《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作者:钱钟书

第一部分:《围城》作者简介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批判、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渊博的知识底蕴著称,除《围城》外,还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管锥篇》等经典著作。

第二部分:《围城》经典语录十条

  1. 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2. 最初,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
  3.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4.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5.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6.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7. 旅行实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8.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9.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10. 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第三部分:《围城》内容摘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群像和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恋爱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矛盾和纠葛。

方鸿渐是一个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他留学欧洲,却未能专注于学业,最终购买了一张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回国。在船上,他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很快被对方欺骗感情。回国后,他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并卷入了与苏文纨、唐晓芙等女性的情感纠葛中。苏文纨是一个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的女人,而唐晓芙则是小说中唯一一个没有被讽刺利刃所砍杀的人物,她妩媚端正,是方鸿渐心中的理想女性。然而,方鸿渐与她们的感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抗战开始后,方鸿渐随家人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他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等人一同前往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然而,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生活并不如意,他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中,最终因性格软弱和缺乏实际能力而被迫离开。在三闾大学期间,他与孙柔嘉逐渐走到了一起,并订婚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并与孙柔嘉结婚。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未如方鸿渐所愿,他与孙柔嘉以及双方家庭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破裂。

小说以方鸿渐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钱钟书先生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对当时国统区的国政时弊、教育界的腐败现象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同时,他也通过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

《围城》不仅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更是一部人生哲理小说。它通过“围城”这一象征意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无论是婚姻、事业还是人生,人们都仿佛被围困在一座座无形的城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种困境不仅源于外在的社会环境,更源于人性中的欲望与矛盾。钱钟书先生通过对方鸿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同时,它也通过“围城”这一象征意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