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
第一部分:《中国通史》作者简介
《中国通史》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著,他是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教于父母师友,系统阅读各种文史典籍。他一生致力于文史研究与教学,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并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吕思勉的学术著作宏富,涵盖通史、断代史、专史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国通史》尤为著名,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第二部分:《中国通史》经典语录十条
“历史进步是有步骤的,眼光不应短视,吾人应具有‘范畴’的系统的看法。”
“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
“对中国历史应有温情与敬意。”
“血统不能决定国家,乃以文化来决定。”
“一人管十羊,易于十童管九羊。”
“学问是分不完的,人人可得。”
“社会的力量在于优秀的民族性。”
“历史不必悲观,历史有突变,先有其潜伏期。”
“中国历史的传统是一条线,即所谓‘一线头’。”
“中国则永远有后代,既不空前,又不绝后。”
第三部分:《中国通史》内容简要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扛鼎之作,全书共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现代史几部分,全面梳理了自上古时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历史。这部通史不仅是一部历史知识的汇编,更是一部渗透着作者深刻历史见解和思想智慧的学术巨著。
全书开篇即阐述了历史的定义和价值,指出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是了解过去、指导未来的重要工具。吕思勉强调,研究历史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深邃的见解和系统的看法。他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详细叙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在上古史部分,吕思勉详细叙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太古的文化和社会、唐虞的政治、夏商周的政教等内容。他通过对古史典籍的深入研究和排比史料,揭示了上古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他也对上古时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古史部分,吕思勉重点叙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等时期的历史。他通过对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详细叙述,展现了中国历史在中古时期的繁荣与动荡。同时,他也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如秦始皇的统一、汉武帝的扩张、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隋唐的盛世与衰亡等。
近古史部分,吕思勉主要叙述了明清两朝的历史。他通过对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详细叙述,展现了中国历史在近古时期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他也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如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等。
近世史部分,吕思勉详细叙述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历史。他通过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同时,他也对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现代史部分,吕思勉主要叙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他通过对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中国历史在现代时期的巨大变化和深刻影响。同时,他也对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吕思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他强调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连续性,指出中国历史的传统是一条线,即所谓“一线头”。同时,他也对中国历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认为中国将永远有后代,既不空前,又不绝后。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是一部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历史的独特魅力。通过阅读这部通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