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作者: 唐 卢纶
一、《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与吉中孚、韩翃、钱起等并称“大历十才子”。卢纶的诗作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其边塞诗雄浑壮阔,送别诗则情感真挚、意蕴深远。《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便是其送别诗中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馆娃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王山人即将远游江东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古诗原文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苍苍枫树林,草合废宫深。越水风浪起,吴王歌管沈。
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旅泊彼何夜,希君抽玉琴。
三、写作背景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的创作背景与卢纶的生平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举荐步入仕途,但晚年又遭遇牵连贬谪。此诗或作于其仕途不顺、心境悲凉之时,借送别友人之际,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及对友人未来的祝愿。馆娃宫作为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其兴衰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为卢纶的送别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诗词翻译
苍苍的枫树林茂密深邃,荒草蔓延掩没了废旧的宫殿。越地的江面上风浪涌起,吴王昔日的歌舞声已沉寂无闻。燕子归巢已然飞尽,白鹤的长鸣声也难以在古墓之上寻觅。你作为旅人将在哪个夜晚投宿呢?希望你能够抽出时间,与我一同弹奏那美玉琴。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馆娃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其荒凉景象和越地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首联“苍苍枫树林,草合废宫深”以枫树林的苍苍和废宫的深深,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越水风浪起,吴王歌管沈”则通过越地的风浪和吴王的歌管声,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颈联“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燕子归巢、鹤语冢难寻,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逆转性。尾联“旅泊彼何夜,希君抽玉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诗人希望友人在旅途中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忘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通过描绘馆娃宫的荒凉景象和越地的自然风光,将内心的离愁别绪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以枫树林的苍苍与废宫的深深形成对比,以越地的风浪和吴王的歌管声象征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哲思和深厚人生情感的佳作。从历史哲思层面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馆娃宫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馆娃宫作为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其兴衰变迁见证了吴国的盛衰和历史的无情。诗人通过描绘馆娃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从人生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诗人与友人王山人有着深厚的友谊,此次离别让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他通过描绘馆娃宫的荒凉景象和越地的自然风光,将内心的离愁别绪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人也借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枫树林的苍苍、废宫的深深、越地的风浪和吴王的歌管声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同时,他也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人生就像这馆娃宫一样,有兴盛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悲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总的来说,《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卢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历史哲思和人生启示。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离别时刻。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