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读书笔记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年—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家族背景显赫。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屡试不第,直到大历六年(771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才踏上仕途。他曾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后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唐德宗朝,他复为昭应县令,并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边塞风光的雄浑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细腻之笔,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三、写作背景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是卢纶应和友人陕州十四翁中丞寄给雷州二十翁司户的一首诗。陕州十四翁中丞与雷州二十翁司户的具体身份已难详考,但从诗题和诗中可以推测,他们可能是卢纶的官场同僚或好友。此诗当作于卢纶仕途较为平稳的时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四、诗词翻译

我们本欲联袂高飞,却唯独我滞留不前,孤独地落在遥远的海南天边。贾谊已经远行离去,而邵公却只能黯然泪下。瘴气弥漫使得山峦更显遥远,道路无尽、水域无边。我本就多愁善感,更何况听闻了你寄来的诗篇。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卢纶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同情。首联“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以联袂高飞却独自滞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落寞。颔联“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通过贾谊和邵公的典故,暗喻了友人被贬谪的遭遇和诗人的悲痛心情。颈联“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以瘴气弥漫、山水无边的景象,描绘了友人贬谪之地的荒凉与遥远,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尾联“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诗篇的感慨和对自己多愁善感性格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挂念。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诗人通过描绘海南天边的荒凉景象和引用历史典故,将自己的情感寓于其中,使得诗歌情感深沉而含蓄。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如“联飞独不前”、“瘴开山更远”等句,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六、诗词深度解读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思念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的佳作。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人生哲理: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分别和友人的贬谪遭遇,表达了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联飞独不前”的意象,暗示了人生道路上孤独与陪伴的并存。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时代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从诗中的“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可以看出,当时官场中存在着严重的贬谪现象,许多有才华的官员因为政治斗争或其他原因而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卢纶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官场现象的不满和对友人的同情。

友情与思念:这首诗最直接的主题是友情和思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分别和友人的贬谪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同情。这种友情和思念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艺术成就:从艺术成就上来看,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寓于其中,使得诗歌情感深沉而含蓄。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此外,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个人情感与集体意识: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个人情感与集体意识的结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分别和友人的贬谪遭遇,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中许多有才华官员的共同遭遇和命运。这种个人情感与集体意识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是一首充满情感、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同情,也反映了唐代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