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贾山人园林》作者: 唐 卢纶
一、《题贾山人园林》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因元载、王缙获罪而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题贾山人园林》
竹影朦胧松影长,素琴清簟好风凉。
连春诗会烟花满,半夜酒醒兰蕙香。
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
长沙流谪君非远,莫遣英名负洛阳。
三、写作背景
《题贾山人园林》是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卢纶的生平经历来看,这首诗很可能作于卢纶仕途不顺、心境落寞之时。贾山人,即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卢纶有交往。卢纶在拜访贾岛园林时,被园林中的美景和贾岛的生活态度所触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四、诗词翻译
竹林里,竹影模糊,松树的影子长长的。素雅的琴声飘荡在凉爽的微风中。半夜酒醒时,空气中弥漫着兰花和蕙草的芬芳。每次评价五字诗,都称之为珍贵的良友,曾有一个人舍弃了黄金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长沙是您的流放地,尊贵的君子,并不远离我们。请不要辜负您在洛阳的声名与荣耀。
五、诗词赏析
《题贾山人园林》是一首描绘园林美景、抒发诗人情感的佳作。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贾山人园林的清幽雅致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竹影朦胧松影长,素琴清簟好风凉”,以竹影、松影、素琴、清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园林画面。竹影朦胧,松影修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素琴清簟,好风微凉,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雅致。
颔联“半夜酒醒兰蕙香”,以酒醒后闻到的兰蕙香,进一步渲染了园林的芬芳和诗人的闲适之情。兰蕙之香,既是对园林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颈联“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通过诗人对五字诗的珍视和对美酒的舍弃,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物质诱惑的淡泊。玉友,即美酒,诗人以五字诗为玉友,足见其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而“一尊曾不顾金囊”,则更是体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尾联“长沙流谪君非远,莫遣英名负洛阳”,诗人以贾岛被贬长沙为例,劝勉友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辜负了自己的声名和才华。这里既是对贾岛的鼓励,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长沙流谪,虽远犹近,只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追求,英名自不会辜负。
六、诗词深度解读
《题贾山人园林》不仅是一首描绘园林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情感的作品。从更深层次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卢纶对人生、对艺术、对名利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首先,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看,卢纶通过描绘园林的清幽雅致和贾山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在卢纶看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名利的追逐,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自由。这种思想在颈联“五字每将称玉友,一尊曾不顾金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人以五字诗为玉友,以美酒为金囊,通过舍弃物质诱惑来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
其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卢纶对五字诗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追求。在唐代,五言诗是诗歌创作的主流形式之一,卢纶以五字诗为玉友,足见其对五言诗的热爱和推崇。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意境营造技巧,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再者,从名利观的角度来看,卢纶在尾联中劝勉友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辜负了自己的声名和才华。这种思想不仅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诗人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挫折和打击,但他从未放弃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在他看来,名声和才华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应该珍惜和呵护它们,而不是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轻易放弃。
此外,这首诗还通过描绘园林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园林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美好,也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寄托,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