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读书笔记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

华轩迩台座,顾影忝时伦。弱质偃弥旷,清风来亦频。
恩辉坐凌迈,景物恣芳新。终乃愧吾友,无容私此身。

三、写作背景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卢纶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卢纶一生仕途多舛,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等人的举荐,才得以在官场中崭露头角。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元载、王缙的获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仕途再次陷入低谷。这首诗很可能是卢纶在仕途不顺、心境低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同僚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四、诗词翻译

华丽的轩车停在高台上,我看着自己的影子感到惭愧。我身体柔弱而不堪一击,却在广阔无边的世界中频繁地迎来清风的拂面。仁慈的光辉高高在上,超越了一切,周围的景物无不散发着芬芳和新意。最终我只能感到惭愧,对不起我的朋友,我没有能力担当这个身份。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新移北厅”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同僚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首联“华轩迩台座,顾影忝时伦”,诗人以华丽的轩车和高台为背景,自谦地称自己为“时伦”,即当时的贤士,表达了自己对同僚的敬仰和对自己身份的惭愧。颔联“弱质偃弥旷,清风来亦频”,诗人以“弱质”自喻,形容自己体弱多病,却在这广阔的世界中频繁地迎来清风的拂面,暗示自己虽然境遇不佳,但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同僚的关怀。

颈联“恩辉坐凌迈,景物恣芳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新移北厅的美好景象,恩泽的光辉超越了一切,周围的景物都散发着芬芳和新意。这里,“恩辉”可能既指皇恩浩荡,也指同僚们的关怀和照顾,让诗人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尾联“终乃愧吾友,无容私此身”,诗人表达了对同僚的深深愧疚之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担当这个身份,无法回报同僚们的厚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同僚的深厚情谊。

六、诗词深度解读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的感激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

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诗人以“弱质”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身体的虚弱和境遇的不佳的无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找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同僚的关怀。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难求。在困境中,同僚们的关怀和照顾让诗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友情。

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官场的风云变幻和诗人的仕途坎坷。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才华横溢,却因仕途不顺而备受煎熬。这首诗中的“恩辉坐凌迈”可能既指皇恩浩荡,也暗含了诗人对官场中恩威并施、权力斗争的深刻认识。而“终乃愧吾友,无容私此身”则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的愧疚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这种无奈和愧疚,也反映了唐代中期官场中士人的普遍心态和境遇。

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首联的“华轩”与“弱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自谦和对同僚的敬仰。颔联的“清风”则象征着同僚们的关怀和照顾,让诗人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颈联的“恩辉”和“景物”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和同僚关怀的感激之情。尾联的“愧吾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的愧疚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总的来说,《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这首诗是卢纶在仕途不顺、心境低落时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唐代中期士人的普遍心态和境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