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作者简介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出身范阳卢氏,科举屡试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举荐,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监察御史等职,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其诗多写边塞风光与身世之感,风格沉郁顿挫,尤善以“醉”与“梦”寄托情感,代表作有《塞下曲》《晚次鄂州》等,著有《卢户部诗集》。此诗作于其宦游期间,展现了中唐文人宴饮酬唱的文化生态。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诗礼挹馀波,相欢在琢磨。琴尊方会集,珠玉忽骈罗。
谢族风流盛,于门福庆多。花攒骐骥枥,锦绚凤凰窠。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仍闻广练被,更有远儒过。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历年间(766—779),正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赵氏昆季为河东望族,其书院为文人雅集之地。卢纶时任鄠县尉,因元载举荐入仕,与赵氏兄弟多有交游。诗题中“会文”指文人分题赋诗,“率尔投赠”则暗含即兴创作之意。此诗与卢纶《冬日宴郭监林亭》同属“奉和应制”之作,反映了中唐文人通过宴饮酬唱维系社会关系、提升文名的文化传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诗礼浸润着先贤遗风,欢聚的乐趣在于诗文切磋。
琴瑟与酒樽刚刚会集,佳作便如珠玉般纷至沓来。
谢家子弟风雅流芳,于氏门庭福泽绵长。
骏马在槽枥间攒聚如花,锦绣在凤凰巢中绚烂夺目。
咏雪之才因谢道韫而增色,临书之趣因王羲之而添雅。
又闻赵氏广施被褥于寒士,更有远方儒者慕名而来。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1. 意象与意境
首联以“诗礼”开篇,暗合《论语》“不学诗,无以言”的儒家传统,却以“挹馀波”自谦,展现文人谦逊之态。颔联“琴尊方会集,珠玉忽骈罗”化用《文心雕龙》“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之典,以乐器与酒器象征雅集,以珠玉喻诗文,形成视听通感。颈联“谢族风流”“于门福庆”以谢安、于定国等名门望族为典,既赞赵氏门第,亦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追慕。
2. 典故与隐喻
“咏雪因饶妹”化用《世说新语》“咏絮之才”,暗指赵氏女子才情出众;“书经为爱鹅”典出《晋书》王羲之爱鹅,既赞赵氏兄弟风雅,又暗含对书法的推崇。尾联“广练被”出自《后汉书》第五伦“施衾襦”之典,以赵氏布施寒士喻其仁德;“远儒过”则呼应《论语》“有朋自远方来”,凸显书院之盛名。
3. 艺术特色
此诗采用“以赋为比”手法,前四句直叙宴饮场景,后四句以典故托意,形成“实写—虚写”的张力。颔联“琴尊”与“珠玉”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隐喻,颈联“谢族”与“于门”形成时空对话,尾联“广练被”与“远儒过”则将个人行为升华为道德典范。全诗结构严谨,符合“起承转合”的古典诗法。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1. 中唐文人雅集的文化语境
此诗反映了中唐文人通过宴饮酬唱维系社会关系的生存策略。大历年间,科举取士与门阀制度并存,文人需借雅集提升文名。卢纶以“率尔投赠”之举,既是对赵氏兄弟的奉承,亦是对自身才学的展示。诗中“珠玉骈罗”之景,实为文人群体相互较量的结果。此诗与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含蓄不同,更显直白,折射出中唐文人从盛唐的“风骨”转向“才学”的审美转向。
2. 家族叙事与政治隐喻
“谢族风流”“于门福庆”暗含对门阀制度的反思。谢安家族以淝水之战奠定东晋基业,于定国则以断狱公正著称,二者皆为“儒学世家”的典范。卢纶以赵氏比附谢、于,既颂其德,亦隐含对藩镇割据、皇权旁落的忧虑。尾联“远儒过”与《史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形成互文,暗示文人需以德行吸引人才,而非依赖武力。
3. 性别视角下的文人书写
“咏雪因饶妹”一句,既是对赵氏女子的赞美,亦是对文人女性书写的突破。唐代女性文学以薛涛、鱼玄机为代表,多写闺怨,而卢纶以“咏絮之才”赞颂赵氏女子,暗含对女性才学的认可。此诗与李冶《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的性别书写形成对话,展现了中唐文人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认知。
4. 空间美学与诗画同构
此诗空间布局暗合郭熙《林泉高致》“三远法”。首联“书院”为平远,颔联“琴尊”“珠玉”为深远,颈联“谢族”“于门”为高远,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尾联“广练被”意象取法王维《辋川集》的隐逸情怀,却以“远儒过”将其拉回现实,构成“出世—入世”的张力。此诗与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不同,更显儒家的入世精神。
5. 声音意象与情感表达
诗中“琴尊”“珠玉”等拟声词,构成听觉通感。琴瑟之音象征雅集之乐,酒樽碰撞象征文人相惜,珠玉之声象征诗文之美。尾联“远儒过”以无声胜有声,暗合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此诗与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的喧闹不同,更显中唐文人“大音希声”的审美追求。
6. 比较视野下的文本阐释
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比:王诗以“独在异乡为异客”写游子之思,卢诗以“相欢在琢磨”写文人相聚,体现中唐文人从“个体孤独”转向“群体认同”的心理变迁。与李白《将进酒》对比:李诗以“人生得意须尽欢”写及时行乐,卢诗以“珠玉忽骈罗”写才学竞争,反映中唐文人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创作转向。
结语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是卢纶宦海沉浮的缩影,也是中唐文人雅集文化的镜像。诗人以“雅集”写“忧患”,以“颂德”写“讽喻”,在宴饮酬唱中寄托家国之思。此诗既是对盛唐气象的追忆,也是对晚唐危局的预言,堪称中唐诗歌由盛转衰的转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