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早年因安史之乱屡试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举荐,官至阌乡尉、集贤学士、监察御史等职。因元载、王缙获罪受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风格多样,既有雄浑豪放的边塞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著有《卢户部诗集》。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
官微多惧事多同,拙性偏无主驿功。
山在门前登不得,鬓毛衰尽路尘中。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卢纶一生仕途坎坷,虽得宰相举荐入仕,却因政治斗争多次受挫。此诗创作于其任职驿站期间,驿站作为古代传递文书、官员往来歇息之所,事务繁杂且地位卑微。卢纶身处其中,目睹官场等级森严、下级官员常受制于上的现实,加之自身性格耿直、不善于处理驿站事务,仕途不顺,年华老去却壮志未酬,种种心境交织下,创作此诗赠予友人陆贽主簿,以戏谑之语倾诉心声,既表达对友人的理解与共鸣,也希望得到友人的支持。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官职卑微常怀忧惧,事务繁多且多与他人相同,自己笨拙的天性不善于处理驿站事务,难以有所建树。驿站前的山峦就在眼前,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攀登,而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在漫长的旅途中奔波劳碌,沾染了一身尘土。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首句“官微多惧事多同”直白地道出诗人在官场中的处境,官职卑微使他常常感到担忧和恐惧,而事务的繁杂与重复更让他感到无奈。“拙性偏无主驿功”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对自己不善于处理驿站事务的认知,流露出一种自我解嘲的无奈情绪。“山在门前登不得”中,“山”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而“登不得”则深刻地表达了他无法实现抱负的痛苦。“鬓毛衰尽路尘中”描绘了诗人现实的衰老与奔波,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尽在其中。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官微”“拙性”“山”“鬓毛”等意象,将诗人的仕途困境、人生无奈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巧妙,如“官微”与“事多同”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卑微与无奈;“山在门前”与“登不得”的对比,强化了他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 主题内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仕途失意和人生感慨,更反映了唐代官场中下级官员的普遍困境。他们官职卑微,事务繁杂,缺乏自主权,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身才华无法施展的悲叹。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 官场生态的写照
- 等级森严与下级困境:“官微多惧事多同”深刻揭示了唐代官场的等级制度。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中,下级官员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承受上级的压力,还要应对各种繁琐的事务。卢纶以自身的经历为蓝本,道出了下级官员的共同困境。他们官职卑微,缺乏话语权,常常因担心犯错而忧虑重重。同时,事务的繁杂和重复性,使得他们难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更难以有所建树。这种官场生态不仅压抑了官员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官僚体系的效率。
- 政治斗争的牵连:卢纶仕途的不顺与政治斗争密切相关。他曾因宰相元载、王缙的倒台而受到牵连,这使得他的仕途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政治斗争中,官员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上层的政治风向,一旦站错队或与权臣有牵连,就可能遭受打击。这种政治环境使得官员们不得不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进一步加剧了官场的紧张氛围。
- 个人性格与仕途的冲突
- 拙性与仕途的矛盾:“拙性偏无主驿功”反映了卢纶个人性格与仕途要求的冲突。他自谦性格笨拙,不善于处理驿站事务,这其实是他对自己在官场中无法适应的一种无奈表达。在官场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卢纶可能由于性格耿直、不善言辞等原因,难以在这些方面有所表现。这种性格与仕途的矛盾,使得他在官场中处处碰壁,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山在门前登不得”象征着卢纶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却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攀登理想的高峰。这种落差让他感到痛苦和无奈,也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
- 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
- 鬓毛衰尽的悲叹:“鬓毛衰尽路尘中”描绘了卢纶年华老去、奔波劳碌的形象。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鬓发已经斑白,而自己却仍在旅途中奔波,沾染了一身尘土。这种景象不仅是对他个人境遇的写照,也引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在忙碌和奔波中悄然流逝,而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却未能实现,这种悲叹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 壮志未酬的遗憾:整首诗都流露出卢纶壮志未酬的遗憾。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官场的种种困境和挫折面前,却无法实现。这种遗憾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感受。在唐代,许多文人都有济世安民的理想,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难以在仕途上取得成功,只能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寄托在诗歌中。
- 诗歌风格与艺术价值
- 简洁明快的语言:卢纶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他以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符合唐代诗歌的主流审美,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官微”“拙性”“山”“鬓毛”等意象,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仕途困境、人生无奈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 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前文所述,诗中的对比手法十分巧妙。通过对比,诗人突出了官场的等级制度、个人性格与仕途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 反映唐代社会现实:这首诗是唐代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唐代官场的等级森严、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下级官员的困境。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
- 传承文化精神:卢纶的诗歌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展现了大历时期诗歌的风格特点。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是卢纶诗歌中的佳作,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壮志未酬的遗憾。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官场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遭遇,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