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读书笔记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作者: 唐 卢纶

一、《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推荐,才得以入仕,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卢纶的诗歌创作丰富,尤其擅长边塞诗,其诗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风格质朴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二、古诗原文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山前白鹤村,竹雪覆柴门。
候客定为黍,务农因燎原。
乳冰悬暗井,莲石照晴轩。
贳酒邻里睦,曝衣场圃喧。
依然望君去,余性亦何昏。

三、写作背景

卢纶的《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确考,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卢纶在仕途不顺、心情烦闷之时所作。夏侯校书是卢纶的朋友,此次归隐华阴别墅,卢纶作诗相送,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四、诗词翻译

山前有一个名叫白鹤的村庄,竹林上落满了雪,遮盖着柴门。等待客人时用黍米招待,务农是因为周围有燎原的土地。冰冷的牛奶悬挂在暗井中,莲花石映照在明亮的轩窗上。借酒犒劳邻里的和睦,晾晒衣物的场地和种菜的田地喧闹不已。依然望着你离去的身影,我自己的性格也不愚昧无知。

五、诗词赏析

卢纶的《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全诗以山前白鹤村为起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淳朴的山村景色,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山前白鹤村,竹雪覆柴门”以白鹤村和竹雪覆柴门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白鹤象征着纯洁和高飞远去的精神,与友人归隐的心境相呼应。而竹雪覆柴门则描绘出冬日村庄的静谧和寒冷,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

颔联“候客定为黍,务农因燎原”转而描写了村庄的田园景致和村民的生活态度。候客定为黍,展现了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务农因燎原,则表达了他们以务农为本的生活理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村庄的宁静和富饶,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颈联“乳冰悬暗井,莲石照晴轩”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进一步展示了村庄的水利设施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乳冰悬暗井,形象地描绘了井水的清澈和冰冷;莲石照晴轩,则通过莲花石映照在明亮的轩窗上,展现出村庄的雅致和宁静。

尾联“贳酒邻里睦,曝衣场圃喧”描写了村庄的和谐氛围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贳酒邻里睦,表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曝衣场圃喧,则描绘了村民们晾晒衣物、忙碌农事的热闹场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村庄的生机勃勃,也透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依然望君去,余性亦何昏”是诗人的直接抒情。诗人望着友人离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他也自问“余性亦何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内心迷茫和思考。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人力量。

六、诗词深度解读

卢纶的《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卢纶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从诗歌的意象来看,白鹤、竹雪、乳冰、莲石等自然景物构成了全诗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村庄的宁静和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洁和高远。白鹤作为纯洁和高飞的象征,与友人归隐的心境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赞赏和羡慕。而竹雪、乳冰等意象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相契合。

从诗歌的情感来看,全诗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村庄的宁静和富饶,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内心的迷茫和思考。这种真挚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诗歌的哲理来看,全诗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描绘村庄的宁静和富饶、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和务农为本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而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同时,他也通过自问“余性亦何昏”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迷茫和思考,暗示自己也在寻找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卢纶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色。卢纶的诗歌创作以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全诗用字凝练、形象生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典型的景物描绘,将村庄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给人以一种深沉而优雅的感觉。同时,这首诗也采用了古拙的文风,呼应了古代文人的风骨与风貌,展现了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文学才华和创作实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