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卢纶早年生活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安史之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青袍芸阁郎,谈笑挹侯王。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
名高闲不得,到处人争识。谁知冰雪颜,已杂风尘色。
此去复如何,东皋岐路多。藉芳临紫陌,回首忆沧波。
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
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
下淮风自急,树杪分郊邑。送客随岸行,离人出帆立。
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欲就林中醉,先期石上眠。
林昏天未曙,但向云边去。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登高日转明,下望见春城。洞里草空长,冢边人自耕。
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露色凝古坛,泉声落寒井。
仙成不可期,多别自堪悲。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纶为送别好友吉中孚归楚州旧山而作。吉中孚(?-约789年),楚州(今江苏淮安)人,曾久居鄱阳(今属江西),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早年出家为道士,唐代宗大历年间还俗,以仙官入仕,历任校书郎、京兆万年县尉、司封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吏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卢纶与吉中孚同为“大历十才子”,两人情谊深厚。此诗写于吉中孚归隐楚州旧山之际,卢纶以此诗表达了对好友的惜别之情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
四、诗词翻译
你身着青袍,是芸阁中的校书郎,谈笑间与侯王相揖让。
你曾将旧日的道箓藏在云穴之中,如今新诗却已传遍帝乡。
名声大了就不可能再那么清闲,到处都有人在纷纷议论着你。
有谁知道你那如冰雪般清冷的容颜,如今已沾染了尘世的风霜。
此去路途遥远,东皋之上歧路众多。
你踏着芳草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回首间却已忆起那沧波浩渺的故乡。
近年来你厌倦了世间的萧索,只愿说起淮南的欢乐时光。
我们曾并楫在湖上畅游,连樯在月中停泊。
沿着水流进入阊门,千灯照亮的夜市喧嚣热闹。
喜逢邻舍伙伴,遥相问候家乡的情况。
下淮时风急浪涌,树梢间已能分辨出郊邑的轮廓。
我送你随岸而行,直到你扬帆离去。
渔村环绕着水田,淡淡的烟雾隔断了晴朗的天空。
你欲在林中沉醉,却先期在石上安眠。
林间昏暗天未亮,你只向着云边前行。
暗中进入无路的山中,心中却知有花开之处。
登高时日已转明,向下望去只见春城。
洞里草木空自生长,坟冢边人们自耕自种。
你行走在这奇异的境界中,过尽了千峰万壑的影子。
露色凝聚在古坛之上,泉声落入寒井之中。
成仙之事不可期许,多次离别自堪悲伤。
请问那桃源中的客人,何人能见证这乱世之时?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卢纶为送别好友吉中孚而作,全诗充满了真挚的惜别之情和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诗的前六句称赞好友吉中孚出处兼得、才名俱佳,既写出了他早年出家为道士的仙家生活,又描绘了他还俗入仕后的文名远播。接着四句流露诗人对好友的情谊之厚、关怀之切,感叹吉中孚名声大噪后不再清闲,容颜也沾染了风尘之色。
中间部分是大篇幅的情景描写,诗人与吉中孚在山水市井间畅游,从并楫湖上游到连樯月中泊,从沿溜入阊门到千灯夜市喧,再到下淮风自急、树杪分郊邑,每一处都充满了诗人对好友的不舍和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特别是“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两人同游东湖的欢乐场景。
最后四句是伤别之语,诗人想象吉中孚归隐后的生活,虽然寂寥却也别有洞天。他以“仙成不可期,多别自堪悲”表达了对好友归隐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以“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寄托了对乱世中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人生哲理的抒发。卢纶通过描绘吉中孚的生平事迹和归隐之路,展现了唐代士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首先,诗中的吉中孚是一个典型的唐代士人形象。他早年出家为道士,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后来还俗入仕,又体现了士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他的才名远播、文名显赫,是唐代士人追求功名和文学成就的真实写照。然而,名声大了之后,他却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清闲自在,反而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反映了唐代士人在追求功名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世俗的压力和束缚。
其次,诗中的情景描写充满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卢纶与吉中孚同游东湖、畅游山水市井的场景,不仅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随着吉中孚的归隐和离别,这些美好的时光也成为了过去。诗人通过描绘吉中孚归隐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好友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再者,诗中的“仙成不可期,多别自堪悲”两句,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悲伤。吉中孚虽然曾追求仙道,但最终却未能成仙;他与卢纶的多次离别,也让人深感悲伤。这反映了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和掌控的,我们只能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最后,诗中的“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两句,则寄托了诗人对乱世中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桃源生活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它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充满了宁静和美好。然而,在乱世之中,这样的桃源生活却难以寻觅。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