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绾刀子歌》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一生仕途坎坷,虽屡试不第,但诗名渐盛,交游广泛,最终借此步入仕途。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善于运用比兴和拟人等手法,创造出美丽的意境。其诗歌最高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诗上,《塞下曲六首》为其代表作,“林暗草惊风”“月黑雁飞高”等更是被后世吟咏不绝。
二、古诗原文
难绾刀子歌
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剪成铦且翣。
一尺寒光堪决云,轻冰薄玉状不分。
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割鸡刺虎皆若空,愿应君心逐君指。
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
三、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当时唐朝与边疆民族时有冲突,战争频繁。卢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唐代的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繁荣,边塞诗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卢纶的这首《难绾刀子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可能源于作者对边疆战事的观察和感受,也可能与并州刀剪的精湛工艺和广泛声誉有关。
四、诗词翻译
华美的刀鞘里插着青芦叶似的刀子,锋利而且有着美丽的花纹,如同冰玉般的轻薄澄澈,宛如凝聚成一尺长的寒光,挥手就可以割裂天上的云朵。吹毛利刃可以拿来试试却不敢用手触碰,仔细看,好像有虫子沿着刀身蜿蜒而上。放进池中淬火,水波荡漾,就像是蛟龙在水中盘桓、游弋。拿来杀鸡刺虎毫无阻挡,直若无物,完全能够符合你的心意,适合你的使用。并州的“难绾”究竟何许人氏?所造的刀子居然件件绝妙如神!
五、诗词赏析
《难绾刀子歌》是一首赞美并州刀剪精湛工艺的诗歌。全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并州刀的锋利与精美。
首句“黄金鞘里青芦叶”以华美的刀鞘和青芦叶般的刀身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并州刀的外观之美。接着,“丽若剪成铦且翣”进一步强调了刀子的锋利和美丽花纹,如同精心剪裁而成。
“一尺寒光堪决云”和“轻冰薄玉状不分”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并州刀的锋利和轻薄。一尺长的寒光足以割裂天上的云朵,其锋利程度可见一斑;而“轻冰薄玉状不分”则形象地描绘了刀身的轻薄和透明,如同冰玉一般。
“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两句,通过吹毛利刃的比喻和虫子沿刀身蜿蜒而上的形象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并州刀的锋利和精美。吹毛利刃可以轻易试出,但却不敢轻易触碰,生怕损坏了这精美的艺术品。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两句,则通过淬火的场景和蛟龙的比喻,展现了并州刀在制造过程中的艰辛和神奇。铁胚在池中淬火时,水波荡漾,如同蛟龙在水中盘桓、游弋,更增添了并州刀的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割鸡刺虎皆若空,愿应君心逐君指。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则是对并州刀实用性和制刀者技艺的赞美。并州刀无论用来割鸡还是刺虎都毫无阻挡,完全能够符合使用者的心意。而制刀者“难绾”的技艺更是被赞誉为如有神助,让人不禁对这位神秘的制刀者充满了好奇和敬仰。
六、诗词深度解读
《难绾刀子歌》不仅是一首赞美并州刀剪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哲理的诗篇。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并州刀剪作为唐代著名的手工艺品,其精湛的工艺和广泛的声誉不仅体现了当时冶炼业的高度发达,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卢纶通过这首诗歌,将并州刀剪的精美与唐代的文化氛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难绾刀子歌》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歌中的并州刀,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锋利无比,可以割裂云朵、刺穿猛虎,象征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畏和勇敢。同时,它也轻薄透明,如同冰玉一般,象征着人们内心的纯净和澄澈。
此外,诗歌中的制刀者“难绾”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角色。他技艺高超,所造的刀子件件绝妙如神,但却始终保持着神秘和低调。这不禁让人想到那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匠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美好,但却往往不为人所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难绾刀子歌》是一首充满文化内涵和深刻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并州刀剪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同时,也通过并州刀和制刀者“难绾”的形象,传达了无畏勇敢、纯净澄澈和默默奉献的人生哲理。这首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手工艺品的精美和神奇,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