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笔记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洛阳丞、京兆功曹、滁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情感真挚细腻,意境深远悠长,深受后世喜爱。《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创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当时,韦应物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在赴任途中,他沿洛水东行,至巩县入黄河东下。在行舟途中,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昔日在洛阳县丞任上的僚友,于是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之作,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豁然开朗,洛水与黄河相通。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如今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一首即景抒怀的佳作。全诗以行舟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

首联“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描绘了行舟途中的壮阔景象。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豁然开朗,洛水与黄河相通。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行舟的路线和沿途的自然景观,也寓含了诗人对前途的憧憬和期待。

颔联“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进一步将画面推向细腻与深远。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颈联“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则转而聚焦于近景,将“孤村”与“一雁”两个孤独意象进行并列。诗人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如今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行舟途中的所见所感,也寓含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尾联“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笔锋一转,由景及情,向洛阳桥上的友人传达自己的心声。诗人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他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寓含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意境深远悠长。诗人通过即景抒怀的方式,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深邃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不仅是一首即景抒怀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诗篇。以下是对该诗的深度解读。

首先,从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看,韦应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行舟途中的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两岸青山、洛水东流、稀疏的树木、夕阳余晖、孤村伊岸、孤雁南飞……这些自然景物不仅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其次,从内心情感的抒发来看,韦应物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即景抒怀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深知仕途的艰难和复杂,也深知自己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因此,他选择了以扁舟不系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态,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再者,从哲理意蕴的挖掘来看,《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蕴。诗人通过即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仕途、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深知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深知仕途的艰难和复杂。因此,他选择了以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和仕途。这种心态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此外,从艺术特色的分析来看,《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悠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些艺术特色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内涵。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也是一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同时,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韦应物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综上所述,《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诗篇。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韦应物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