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笔记

《送杨氏女》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送杨氏女》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早年曾任唐玄宗侍卫,后折节读书,步入仕途,历任洛阳丞、鄠县令、栎阳令等地方官职。韦应物性格刚直,不畏权贵,其诗歌风格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作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洁朴素,深受后世推崇。《送杨氏女》便是他抒发父女深情、描绘离别场景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送杨氏女》创作于唐代中期,具体年份约为建中三年(782年),当时韦应物正担任滁州刺史。此诗是韦应物为其长女出嫁所作。韦应物的妻子早逝,留下两女相依为命。长女出嫁,对于韦应物而言,不仅是家庭的一次重大变故,更是对亡妻思念之情的再次触动。在这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时刻,韦应物以诗寄情,抒发了对长女的深深不舍与殷切期望。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到遥远的地方。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杨氏女》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女出嫁诗。全诗以离别为背景,以深沉的父爱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送女出嫁的复杂心情与不舍之情。

首四句直接点题,交代了送别的背景与心情。诗人整日忧郁悲戚,面对女儿即将远嫁他乡,心中更是充满了离愁别绪。轻舟逆流而上,象征着女儿即将踏上新的生活旅程,也预示着父女之间的离别将成为永恒。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回忆起了女儿们自幼丧母、相依为命的艰难岁月。诗人对女儿的抚念更加慈柔,对她们的成长充满了无尽的关爱与期望。幼女由长女抚育长大,两姐妹感情深厚,如今即将分别,更是泣不成声。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他深知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之事,但面对这离别之景,心中却难以割舍。这种情感的纠葛与矛盾,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随后,诗人对女儿的未来生活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与告诫。他希望女儿能够安贫乐俭、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以良好的仪容举止赢得夫家的尊重与喜爱。这些期望与告诫,不仅是对女儿的关爱与呵护,也是诗人自身品德与修养的体现。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女儿的不舍与牵挂。他闲居时能够自我排遣忧伤,但面对这离别之景,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感伤。回到家中看到孤单的小女儿,更是悲痛欲绝、泪流满面。这种情感的宣泄与表达,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真挚。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送杨氏女》不仅是一首送女出嫁的诗篇,更是一幅生动的家庭画卷与情感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创作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父女之间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首先,从家庭背景与情感基础来看,韦应物早年丧妻,留下两女相依为命。这种家庭变故不仅给韦应物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孤独,也让他对女儿们充满了无尽的关爱与期望。长女出嫁对于他而言,不仅是家庭的一次重大变故,更是对亡妻思念之情的再次触动。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韦应物对女儿们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

其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来看,《送杨氏女》以其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全诗以离别为背景,以深沉的父爱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送女出嫁的复杂心情与不舍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期望与告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再者,从诗歌的思想内涵与人生哲理来看,《送杨氏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不舍与牵挂,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生命思考。诗人通过送女出嫁这一事件,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亲情的珍贵与难得。他希望女儿能够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贫俭生活的崇尚与对物质追求的淡泊。他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盈与奢华,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此外,《送杨氏女》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婚姻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命运与家庭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韦应物在诗中表达了对女儿未来婚姻生活的期望与告诫,不仅是对女儿的关爱与呵护,也是对社会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送杨氏女》也是一首值得深入研究的佳作。它以其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人生哲理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创作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智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力量,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送杨氏女》不仅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优美诗篇,更是一幅生动的家庭画卷与情感写照。它以其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每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离别之苦。这种情感的共鸣与传承,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