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锡》笔记

《寄李儋元锡》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寄李儋元锡》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792),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早年曾任唐玄宗侍卫,后步入仕途,历任多地刺史,政绩卓著。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赞誉。《寄李儋元锡》是其晚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寄李儋元锡》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当时,韦应物正担任滁州刺史,远离长安,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密友,二人在长安分别后,李儋曾托人向韦应物致意。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同时,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消息不通,韦应物心情焦急忧虑,遂写下此诗寄赠李儋元锡,以表达内心的思念与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寄李儋元锡》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叙述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诗人对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与感慨。

首联“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以花开花落为引子,勾起往事,既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也流露出别后境况的萧索与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人以“花”起笔,即景生情,去年花里与友相逢,自是人生快事,今年见花而不见友,倍觉感怀。

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内心的忧愁。世事茫茫,个人的命运难以预料,春天的愁绪深沉,只能独自承受,孤枕难眠。这里的“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未卜,也包含个人的命运多舛,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况与内心矛盾。他因疾病缠身而思念田园生活,渴望归隐;同时又因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而感到惭愧,愧对国家俸禄。这两句诗深刻体现了诗人的仁政思想与责任感,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矛盾。

尾联“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则是对友人的深切盼望与对重逢的渴望。诗人听说友人将要来此地探望他,便登上西楼眺望,盼望友人的到来。这里的“几回圆”既指月亮的圆缺变化,也暗喻时间的流逝与友人的迟迟未至,表达了诗人的焦急与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蕴深远优美。韦应物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内心的思念与感慨、对友人的盼望与对时局的忧虑融为一体,使得全诗情感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远。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寄李儋元锡》不仅是韦应物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时代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与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哲学。

首先,从诗歌的情感层面来看,《寄李儋元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诗人以花开花落为引子,勾起往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又以“世事茫茫”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全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其次,从诗歌的哲理层面来看,《寄李儋元锡》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时代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内心矛盾,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他认为世事茫茫,个人的命运难以预料,而国家的兴衰更是难以捉摸。在这种背景下,他既渴望归隐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又深感责任重大,愧对国家俸禄。这种矛盾与挣扎,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对时局的忧虑。

再者,从诗歌的艺术层面来看,《寄李儋元锡》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内心的思念与感慨、对友人的盼望与对时局的忧虑融为一体。诗中的“花”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世事茫茫”与“春愁黯黯”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诗的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深远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此外,《寄李儋元锡》还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官员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有着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又有着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重逢的渴望,又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全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进一步来说,《寄李儋元锡》还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当时,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整个社会充满了危机与不确定性。韦应物作为一位官员与诗人,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感受。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重逢的渴望,又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全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也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从更深层次来看,《寄李儋元锡》还体现了韦应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认为人生短暂而珍贵,应该珍惜每一刻的时光与每一份的友情。同时,他也认为人应该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社会与人民做出贡献。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重逢的渴望,又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全诗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也反映了韦应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从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来看,《寄李儋元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人生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情与时光,保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社会与人民做出贡献。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韦应物的这首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远的思考去审视人生与社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