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圣女祠》读书笔记

《重过圣女祠》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重过圣女祠》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自幼聪慧,十六岁时便因擅长古文而知名。李商隐的诗作构思缜密,情感深沉,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重过圣女祠》是李商隐随柳仲郢归朝途中重过圣女祠时所作。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这对他打击甚大。大中九年十一月,柳仲郢内征为吏部尚书,李商隐随其返回长安。在返回途中,他再次经过圣女祠,触景生情,遂作此诗。此时,李商隐仕途坎坷,心中充满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些情感都融入了这首诗中。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重过圣女祠》是一首描绘圣女祠景象并寄托诗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白石岩扉碧藓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圣女祠的古老与宁静。“白石”、“碧藓”等词汇,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上清沦谪得归迟”中的“上清”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沦谪”则暗示了圣女曾是天上的仙女,因故被贬下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两句,通过“梦雨”和“灵风”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朦胧、飘渺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梦雨”和“灵风”不仅描绘了圣女祠的自然环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春雨如梦,轻轻拂过屋顶的瓦片,这种轻柔细腻的感觉如同梦境一般,但“尽日灵风不满旗”又透露出一种无力感,似乎连风都无法吹动祠中的旗幡,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相呼应。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两句,引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女萼绿华和杜兰香。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这两位仙女的来去无踪,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玉郎”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来到圣女祠,希望能与圣女相会并通报仙籍,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仙道的追求。但“忆向天阶问紫芝”又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圣女祠的描绘,以及对仙女、仙草等元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仙道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和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其深邃的诗歌才华。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重过圣女祠》不仅是一首描绘圣女祠景象的诗作,更是一首寄托诗人复杂情感的抒情诗。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巧妙地运用了道教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元素,构建了一个神秘莫测、超凡脱俗的世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首先,从诗题“重过圣女祠”来看,这并非李商隐第一次经过圣女祠。他早年在途径汉中时便曾到访过圣女祠,并留下了相关诗作。这次重过圣女祠,他内心的情感与早年的感受已大不相同。此时的李商隐,仕途坎坷,妻子病逝,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的开头“白石岩扉碧藓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圣女祠的古老与宁静。这里的“白石岩扉”不仅是圣女祠的门户,也是诗人进入这个神秘空间的象征。而“碧藓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为这个场所营造了一种长时间未被打扰的静谧。这种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上清沦谪得归迟”一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这里的“上清”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而“沦谪”则暗示了圣女曾是天上的仙女,因故被贬下凡。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圣女的遭遇,也寓意着诗人自己的境遇。李商隐一生漂泊不定,仕途坎坷,他渴望超脱尘世,追求仙道,但却迟迟未能实现。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两句,通过“梦雨”和“灵风”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朦胧、飘渺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梦雨”和“灵风”不仅描绘了圣女祠的自然环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春雨如梦,轻轻拂过屋顶的瓦片,但“尽日灵风不满旗”又透露出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象上,更体现在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上。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两句,引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女萼绿华和杜兰香。这两位仙女的来去无踪,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同时,她们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李商隐在诗中借用这两位仙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玉郎”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来到圣女祠,希望能与圣女相会并通报仙籍,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仙道的追求。但“忆向天阶问紫芝”又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怀念和无奈不仅体现在对仙道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上。

进一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李商隐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例如,“上清沦谪得归迟”中的“上清”和“沦谪”不仅指圣女的遭遇,也寓意着诗人自己的境遇。而“梦雨”和“灵风”则不仅描绘了圣女祠的自然环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此外,“萼绿华”和“杜兰香”两位仙女的形象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这些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解读空间。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道教文化的深厚造诣。他巧妙地运用了道教中的仙境、仙女、仙草等元素来构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这些元素不仅使得诗歌具有了神秘莫测、超凡脱俗的特点,也寓意着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仙道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李商隐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圣女祠的景象和仙女的形象来探讨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宇宙的奥秘和神奇。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上,也体现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上。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综上所述,《重过圣女祠》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广解读空间的诗作。它不仅描绘了圣女祠的景象和仙女的形象,更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仙道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商隐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才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