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送族侄式颜》读书笔记

《宋中送族侄式颜》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 《宋中送族侄式颜》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经坎坷,终成唐朝中期名臣。高适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抒发豪情壮志,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宋中送族侄式颜》便是他的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的送别诗。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宋中送族侄式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宋中送族侄式颜》创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当时,高适的族侄式颜即将前往越地,而此前,他们的亲戚张守珪(即诗中的“大夫”)因功高遭谗,被贬为括州刺史。高适在这首诗中,既表达了对张守珪辉煌战绩与不幸遭遇的感慨,又寄托了对族侄式颜的深厚期望与殷切嘱托。全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的名誉。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宋中送族侄式颜》是高适的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的送别诗。全诗以送别族侄式颜为主线,穿插了对张守珪辉煌战绩与不幸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式颜未来前程的殷切期望。

诗的开篇便以张守珪抗击胡军的壮丽场景入手,展现了盛唐时期的英勇与豪情。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张守珪因功高遭谗,被贬为括州刺史的凄凉境遇。这一部分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张守珪不屈不挠、青云之志的颂扬。

接着,诗人笔锋再次转折,将笔触转向了即将远行的族侄式颜。诗人对式颜的才华与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对他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与嘱托。诗人希望式颜能够珍惜此次前往越地的机会,努力治事,以光耀门楣。同时,他也提醒式颜要注意旅途中的艰辛与危险,保持警惕与谨慎。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挥酒劝别的场景作结,情感真挚而深沉。他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对式颜进行了最后的嘱托与祝福。他劝式颜要保持家族的荣誉与名声,不要使其沦丧。这一句话,既是对式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家族荣誉的坚守与传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族侄的嘱托与祝福,展现了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他也以诗为媒,传递了对家族荣誉的坚守与追求,以及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与嘱托。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宋中送族侄式颜》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的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高适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先,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高适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他深知人生无常,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颓废,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诗中,他对张守珪的辉煌战绩与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深的感慨与同情,同时也对式颜的未来前程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与嘱托。这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其次,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在唐代社会,虽然有着盛世繁华的一面,但也有着官场腐败、人才埋没等黑暗现象。高适在诗中通过对张守珪因功高遭谗、被贬为括州刺史的凄凉境遇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同时,他也对式颜的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希望他能够珍惜此次前往越地的机会,努力治事,以光耀门楣。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得全诗充满了批判与反思。

再者,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对族侄的嘱托与祝福,将情感与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他也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意蕴更加深远。例如,“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一句,既表达了式颜对故乡的眷恋与不舍,也象征着他未来的前程似锦、充满希望。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更加富有韵味与魅力。

此外,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诗人对张守珪的辉煌战绩与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深的感慨与同情,对式颜的未来前程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与嘱托。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坚守与追求,以及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与嘱托。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真挚,使得全诗更加感人至深、动人心魄。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作为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珍视才华、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综上所述,《宋中送族侄式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高适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这首诗不仅是对族侄式颜的送别之作,更是对人生、社会、艺术、情感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