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封丘作》

《封丘作》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封丘作》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封丘作》是高适在任封丘县尉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年),高适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然而,中第后他仅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这与他素怀的鸿鹄之志相去甚远,大失所望。《封丘作》一诗就是诗人任封丘县尉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天宝九载(750年)秋高适在封丘任上送兵到蓟北至天宝十载(751年)春天返回期间。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忠诚和对士兵的同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我现在才知道梅福当年辞官隐居读书只是为了这个,我又想起陶渊明曾经弃官归田而创作的《归去来辞》。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封丘作》是高适在任封丘县尉时抒发内心情感的一首佳作。全诗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展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诗人以渔樵自况,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悠闲自在生活的怀念。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诗人描绘了封丘县尉这一官职的琐碎与无奈。小邑虽无事可做,但公门百事皆有期,这种束缚与约束让诗人感到痛苦。

颈联“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拜迎长官时的屈辱与鞭挞黎庶时的无奈,让诗人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悲哀。

尾联“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诗人回到家中,向家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却遭到家人的嘲笑。诗人深感自己无法适应官场生活,于是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将世情付与东流之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渔樵自况,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县尉的身份,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腐败;以归隐田园的想法,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封丘作》是高适在任封丘县尉时,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适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先,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看,《封丘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以渔樵自况,将自己比作在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然而,进入官场后,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束缚与约束的生活。诗人深感自己无法忍受官场中的繁文缛节与虚伪腐败,因此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其次,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封丘作》体现了高适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的特点。全诗以诗人自述的方式展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例如,“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两句,通过对比诗人对长官与百姓的不同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官场的虚伪与腐败;而“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两句,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

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解读《封丘作》。高适在任封丘县尉时,深刻体会到了官场的虚伪与腐败以及百姓生活的艰辛。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使得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还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与对家国的忠诚。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独特见解,使得《封丘作》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此外,《封丘作》还体现了高适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尽管诗人在官场中感到痛苦与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渴望回到田野中去耕种,过上一种远离纷扰、悠闲自在的生活。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封丘作》作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高适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情感,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边塞诗派的文学特点与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封丘作》是一首充满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适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边塞诗派文学特点与精神内涵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