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作者: 唐 白居易
第一部分:《秋雨夜眠》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阳邑(今山西太谷,一说祖籍为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他一生仕途坎坷,历经多次贬谪,晚年在洛阳度过,于846年8月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秋雨夜眠》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之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他的心情特别寂寞冷淡。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以深邃的思考与温婉的笔触,抒发对生命、社会的感悟,追求人性美好和社会公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秋天的夜晚带着阵阵寒意,只有我一个老头安宁自在的在家。熄灯之后迟迟才躺下睡觉,在秋雨声中渐渐进入梦乡。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不得不起床加点火烘烤被子。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气未消不想起床,只看到秋雨把霜叶打落得到处都是。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秋雨夜眠》是一首描绘深秋之夜老翁安适闲淡生活的五言律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心境平淡而闲适的老翁形象。
首联“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以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更显得寒气逼人。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颔联“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进一步描绘老翁就寝的情况。“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颇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颈联“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则描绘了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尾联“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
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心境平淡而闲适的老翁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秋雨夜眠》不仅是一首描绘深秋之夜老翁安适闲淡生活的五言律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诗人情感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对生命、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和内容来看,《秋雨夜眠》以秋雨自然景象作为切入点,渐次过渡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首联和尾联通过描绘深秋之夜的气候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深秋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地刻画老翁就寝和睡醒之后的情况,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这种结构安排使得全诗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其次,从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来看,《秋雨夜眠》采用典雅流畅的文字,运用恰当的句式和韵律,描绘了一幅秋雨夜的静谧宁逸图景。诗人于字词、句式上格律严密,押韵工夫精湛,线条清晰流畅,令人读来回味无穷。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衬叠、反衬等手法,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
再次,从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来看,《秋雨夜眠》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思。诗中的老翁形象不仅是诗人自身暮年生活的写照,更是诗人对生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描绘老翁安适闲淡的生活,表达了对人性美好和社会公正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进一步来说,《秋雨夜眠》还反映了诗人所处的唐代社会现实。唐代中后期,社会变革不断,诗人以深邃的思考与温婉的笔触,抒发对生命、社会的感悟。诗中的老翁形象不仅是诗人自身暮年生活的写照,更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诗人通过对老翁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弊端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此外,《秋雨夜眠》还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诗歌中体现的儒家仁德思想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厚内涵。同时,诗歌艺术性的提升也影响了当时读者的审美意识,推动了整个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最后,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秋雨夜眠》充满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老翁形象不仅是诗人自身暮年生活的写照,更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描绘老翁安适闲淡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综上所述,《秋雨夜眠》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诗人情感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对生命、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窗口,让我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