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妾薄命》作者: 唐 张籍
第一部分:《杂曲歌辞·妾薄命》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他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擅长以平实的语言描绘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与王建并称为“张王乐府”。张籍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质朴自然,深受后人喜爱。《杂曲歌辞·妾薄命》便是他的一首深刻反映古代女性命运、抒发哀怨之情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杂曲歌辞·妾薄命
薄命妇,良家子,
无事从军去万里。
汉家天子平四夷,
护羌都尉裹尸归。
念君此行为死别,
对君裁缝泉下衣。
与君一日为夫妇,
千年万岁亦相守。
妾愿青楼欢乐同,
人生各各有所欲,
讵得将心入君腹。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杂曲歌辞·妾薄命》是张籍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女性命运与情感的诗歌。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频繁的战争与征戍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许多良家女子因丈夫从军而被迫承受离别之苦,有的甚至永远失去了亲人。《杂曲歌辞·妾薄命》便是张籍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为表达对那些因战争而命运多舛的女性的同情与哀悼而创作的。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薄命的女子,出身于良家,
无缘无故被征召从军去万里之外。
汉朝天子为了平定四方,
护羌都尉却带着战死的躯体归来。
想到你的这次出征如同永别,
我为你缝制死后穿的衣服,
哪怕只有一天成为夫妻,
也要千年万世相守不离。
我愿与你共享青楼的欢乐,
但人生各有追求,
怎能揣测彼此的心意呢?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杂曲歌辞·妾薄命》是张籍的一首深刻反映古代女性命运、抒发哀怨之情的佳作。全诗以一位薄命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她因丈夫从军而承受的离别之苦,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首四句交代了女子的身份与遭遇。她出身良家,却因战争而被迫承受离别之苦,丈夫从军万里,最终却战死沙场。这种突如其来的命运变故,让女子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绝望之中。
接下来四句,女子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情与不舍。她深知此次离别可能是永别,因此为丈夫缝制了死后穿的衣服,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相守。这种超越生死的深情,让人动容。
尾四句,女子转而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她愿意与丈夫共享青楼的欢乐,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人生各有追求,难以揣测彼此的心意。这种无奈与抗争,既是对命运的不甘,也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深刻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战争与征戍中的命运与情感。张籍以诗人的敏锐与深情,将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同情与哀悼。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杂曲歌辞·妾薄命》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女性命运、抒发哀怨之情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了深刻社会现实与人性关怀的诗歌。从更深层次上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首先,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杂曲歌辞·妾薄命》揭示了战争与征戍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常态,而征戍更是频繁。许多良家女子因丈夫从军而被迫承受离别之苦,有的甚至永远失去了亲人。张籍通过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那些因战争而命运多舛的女性的同情与哀悼。
其次,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来看,《杂曲歌辞·妾薄命》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与无奈命运。在古代社会,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往往由男性所决定。而战争与征戍更是加剧了这种弱势地位与无奈命运。张籍通过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女性在战争与征戍中的命运与情感,表达了对她们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再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杂曲歌辞·妾薄命》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例如,通过对比手法,将女子的深情与不舍与丈夫的战死沙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通过象征手法,将“青楼欢乐”象征为女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直抒胸臆与含蓄表达相结合的方式,既直接抒发了女子的哀怨之情,又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此外,《杂曲歌辞·妾薄命》还体现了张籍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特点与风格。他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具有强烈的人性关怀。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与人文关怀,正是张籍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杂曲歌辞·妾薄命》作为唐代的一首优秀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关怀,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女性的命运与情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诗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与人性关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们不断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性命运。
综上所述,《杂曲歌辞·妾薄命》是一首深刻反映古代女性命运、抒发哀怨之情的佳作。它揭示了战争与征戍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与无奈命运,同时也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张籍,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女性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