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适越》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 《送人适越》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贾岛的诗风清奇,擅长描绘荒凉孤寂之景,尤其擅长五律,注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以苦吟著称,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送人适越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送人适越》是贾岛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唐代中晚期。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前途未卜,离别成为常态。贾岛与友人即将分别,友人即将前往越地(今浙江一带),诗人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于是挥毫写下这首送别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东南方向的太阳照耀着高楼,楼上即将离别的朋友唱着石州曲。你总是用春山来描绘你的眉毛,但不知这春山般的眉毛能承载得了多少忧愁?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送人适越》是贾岛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
首句“东南日出照高楼”,以日出的壮丽景象开篇,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明亮的氛围。然而,在这明亮的背景下,却隐藏着离别的哀愁。
次句“楼上离人唱石州”,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主题。石州曲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诗人以“唱石州”来描绘离人,既表现了离别的哀愁,又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
第三句“总把春山扫眉黛”,以女子的眉黛比喻春山,形象地描绘了离人愁苦的神态。这里,诗人用“春山”这一自然意象来比喻离人的愁苦,既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末句“不知供得几多愁?”以反问的语气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句诗既是对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忧虑和牵挂,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贾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将这首送别诗写得既深情又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送人适越》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贾岛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首先,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离人的愁苦,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以日出、高楼、离人、石州曲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开阔而明亮的送别背景,然而在这明亮的背景下,却隐藏着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离人的愁苦比作春山般的眉毛,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其次,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在送别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日出日落,四季更迭,人生亦是如此,充满了变化和无常。诗人以离别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这离别一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命运,也无法改变离别的结局。然而,正是这种无常和不确定性,构成了人生的魅力和意义。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变故,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活出自己的精彩。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在唐代,离别成为常态,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的哀愁中,而是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他希望友人能够在旅途中平安顺利,也希望他们的友情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永远保持那份纯真和美好。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在唐代诗歌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最后,这首诗还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普遍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士人阶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往往感到前途未卜,离别成为常态。贾岛作为唐代士人阶层的一员,也深受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祝福和鼓励,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这种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唐代士人阶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综上所述,《送人适越》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送别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贾岛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士人阶层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