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作者: 唐 元稹
第一部分:《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唐代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唐朝宰相、著名诗人。他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十世孙,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元稹的诗作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七言律诗尤为出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一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其二
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其三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沦浪一字歌。
其四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苦境万般君莫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元稹由长安赴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任司马。到任后,他写信给白居易,叙述了自己在通州的生活状况、创作情况以及对通州荒凉景象和民俗风情的感慨。白居易收到信后,写了《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来回应。元稹读后,又写了这组《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作为回赠。这组诗不仅反映了元稹在通州的生活境遇,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其一
茅檐屋舍竹篱笆围绕着通州,老虎怕偏蹄蛇两头。
暗蛊有时在酒影中迷失,浮尘向着太阳流动如同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不知是否能与你相见,近来魂梦悠悠。
其二
平地才应一顷多,阁栏都大似巢居。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只可惜一生过去写的书。
其三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沦浪一字歌。
其四
荒芜满院不能铲除,锅有尘埃菜农缺乏蔬菜。
自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饥饿困丧家狗摇尾巴,热暴露枯鱼失去了水鱼。
苦境万般你没有问,自怜方寸本来虚。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是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一组回应诗,通过描绘通州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以及自己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
这组诗的第一首,元稹以茅檐屋舍、竹篱笆、虎蛇遍地等景象,生动描绘了通州荒凉、险恶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暗蛊”、“浮尘”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通州的荒凉和神秘。在这样的环境中,元稹不禁对与白居易的相见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则进一步描绘了通州百姓的生活状况。平地稀少,阁栏简陋,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这些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通州百姓的艰苦生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愁苦,以及对过去著述的珍惜。
第三首和第四首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哭鸟昼飞、伥魂夜啸等景象,以及满身沙虱、独脚山魈等细节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通州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禁对人生境遇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组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通州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元稹通过这组诗,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士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不仅是元稹对白居易回应的一组诗,更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组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首先,从自然景象的描绘来看,元稹通过茅檐屋舍、竹篱笆、虎蛇遍地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通州荒凉、险恶的自然环境。这些描写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茅檐屋舍、竹篱笆等简陋的建筑,象征着通州百姓的艰苦生活;虎蛇遍地等景象,则象征着通州地区的险恶和神秘。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为诗人抒发个人情感提供了背景。
其次,从民俗风情的展现来看,元稹通过描绘通州百姓的生活状况,如平地稀少、阁栏简陋、市井无钱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落后。同时,通过“暗蛊”、“浮尘”等神秘元素的加入,进一步渲染了通州的神秘和荒凉。这些描写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通州地区的社会风貌,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落后。
再次,从个人情感的抒发来看,元稹通过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诗人不禁对与白居易的相见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此外,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体现了元稹诗歌的典型特点。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和民俗风情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更加含蓄、深邃。这些艺术特点不仅展现了元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最后,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不仅反映了元稹个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落后。唐代中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元稹通过这组诗对通州荒凉景象和民俗风情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揭示。这种揭示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诗人作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综上所述,《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组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同时,这组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历史背景和士人生活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