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佛法看世界》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第一部分:《透过佛法看世界》作者简介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由希阿荣博堪布所著的佛教读物。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德格,自幼便跟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时,他进入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具影响力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继续修学佛法。二十四岁时,他获得堪布学位,并在五明佛学院传讲显密法要,同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各项事务。多年来,希阿荣博堪布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倡导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弟子闻思修习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
第二部分:《透过佛法看世界》经典语录十条
- 寂天菩萨说: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沙砾之苦。同样的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 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认为有独立、恒一存在的“我”,并对此生起执著。
- 回归内心的宁静须从淡化内心的执着入手。
- 佛教说的“执着”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
- 如果没有对无常和无我的认识,生活越富足,拥有的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就越没有安全感。
- 佛法不是可以让我们消极去看待一切问题,而是你要看到得、爱、聚后面的失、恨、散祸的势。
- 佛陀说,要完全远离痛苦,必须出离轮回。
- 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坏失,无可执持。
- 正念是指不离忆念因果、无常、苦、空、无我等正见。正知是保持对自己身心活动清醒觉察,了知此时此地。
- 清净就是内心远离偏颇、极端的想法,至少做到远离五毒烦恼。
第三部分:《透过佛法看世界》内容简要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希阿荣博堪布所著的一部深入探讨佛法智慧与生活哲学的著作。全书包含七个部分,共计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方法。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佛法的基本教义,还涉及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佛法智慧来面对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第一部分中,堪布通过一系列问题,阐述了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以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他强调了佛法在提升个人修养、净化心灵、增进智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佛法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学说,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轮回、因果、苦、慈悲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堪布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佛法核心概念,并认识到它们对于指导我们正确看待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包括如何辨别善知识、如何依止上师、闻思修的内在关系、正念的训练、止观、回向等内容。堪布强调了修行佛法需要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了修行过程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踏上修行之路。
第四部分《死生事大》对学佛者和不学佛者同样重要。堪布通过探讨生死问题,引导读者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精进修行。同时,他也提供了临终引导等实用建议,帮助读者在面对死亡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五部分《护生》是有关放生的问答。堪布在书中开示了如何改进放生、做到周到细致的方法,并强调了放生在积累功德、培养慈悲心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部分则首次大篇幅地用汉语讲解佛法的精华所在——般若空性。堪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初步理解空性的含义和重要性,并认识到空性见解对于破除我执、实现内心自由的关键作用。
在最后一部分中,堪布总结了全书的主要观点,并鼓励读者将佛法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用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他强调了修行佛法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重要性,并祝愿所有读者都能够在佛法的指引下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透过佛法看世界》不仅是一部深入探讨佛法智慧的著作,更是一本引导读者如何用佛法智慧来面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指南。堪布用幽默、生活化的语言将佛法阐述得清晰生动,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无论你是对佛法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修行经验的修行者,这本书都将给你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