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第一部分:《国富论》作者简介
《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斯密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任教。他于1759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并因此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崇高地位。此后,他自1766年着手《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为《国富论》)的写作,1773年基本完稿,后又经三年润色,于1776年3月出版。此书一经问世,不仅在英国本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欧洲大陆和美洲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第二部分:《国富论》经典语录十条
- “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 “分工是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之一。”
- “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
-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来源,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活动。”
- “个人的收入最终来源于地租、利润和工资三项。”
- “决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因素,不是其总收入有多少,而是其纯收入的大小。”
- “每一个拥有资本的人,都在不断地为资本寻找最有利的用途。”
第三部分:《国富论》内容摘要
《国富论》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济学专著,自1776年出版以来,对全球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斯密在开篇就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他详细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是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之一。斯密还探讨了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的来源和分配。他指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在这一篇中,斯密对资财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资财的积累和使用。他强调了资本积累对于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斯密还探讨了贷出取息的资财和资本的各种用途,如获取社会每年要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制造适于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将多余的原生产物或制成品运至缺乏它们的地方、为适应临时需求而将一部分原生产物或制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等。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斯密在这一篇中探讨了不同国家财富发展的不同路径。他分析了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的阻碍以及商业城市的兴起和进步。斯密还强调了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指出商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进步。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在这一篇中,斯密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他指出重商主义过分强调金银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际的生产和消费。而重农主义则过分强调土地生产物的重要性,忽视了其他产业的贡献。斯密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强调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重要性。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斯密在最后一篇中讨论了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和支出。他分析了国防开支、司法开支、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以及维护君主尊严的开支等。斯密还探讨了赋税的原则和影响,认为赋税应该公平、合理且不影响国民财富的增长。
总的来说,《国富论》是一部系统阐述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巨著。斯密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如分工的重要性、劳动价值论、市场“看不见的手”等,这些观点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国富论》也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