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者:孔飞力(Philip A. Kuhn)
第一部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者简介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 Kuhn)所著,成书于1990年。孔飞力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著称。他的学术著作横跨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生动的笔触著称。孔飞力通过《叫魂》一书,以“叫魂”妖术事件为线索,深入剖析了乾隆盛世下的中国社会矛盾和政治博弈,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第二部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经典语录十条
- “叫魂”事件不仅是对社会的一个反应,更是对封建末期盛世下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必然性的一种揭示。
- 辫子作为大清帝国权力获得者的一种社会象征,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权力博弈。
- 在盛世之下,由辫子引出的敏感要素,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触及了帝国的核心权力结构。
- “叫魂”事件背后,是各级官员对权力的渴望与滥用,以及民众在权力稀缺的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
- 乾隆皇帝通过“叫魂”事件,试图加强对官僚的控制,展示其绝对统治权,却无意中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 在“叫魂”恐慌中,民众的恐惧被操纵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转化为对异己的打压力量。
- 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反映了无权无势者的无奈与挣扎。
- 在“叫魂”事件中,普通民众通过恶意中伤他人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展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 官员们在面对“叫魂”事件时,既要应付来自上下的压力,又要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地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 “叫魂”事件最终揭示了封建王朝背后的官权和皇权博弈逻辑,以及帝国制度本身的脆弱性。
第三部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内容简要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一部以乾隆盛世下的“叫魂”妖术事件为线索,深入剖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政治博弈的历史学著作。孔飞力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这一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书中首先介绍了“叫魂”事件的起源和传播过程。1768年,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在苏浙地区悄然蔓延。据传,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便可使他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为己服务。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和官员的奔命,连乾隆皇帝也为之寝食难安。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孔飞力从皇帝、官僚、群众、社会边缘的人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叫魂”事件背后的社会矛盾和权力博弈。皇帝试图通过这一事件加强对官僚的控制,展示其绝对统治权;官僚们在面对事件时既要应付来自上下的压力,又要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地位;群众则在权力稀缺的社会中通过恶意中伤他人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而社会边缘的人则在这一事件中生活得更加苦难。
孔飞力还通过“叫魂”事件,揭示了封建王朝背后的官权和皇权博弈逻辑。他指出,在乾隆盛世下,虽然表面看似繁荣稳定,但实际上社会矛盾已经激化,权力结构已经失衡。皇帝和官僚之间的权力博弈、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都加剧了王朝的不安定。而“叫魂”事件只是这些问题的一个缩影和导火索。
在书中,孔飞力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细节描述,将两百多年前的一场“妖术”恐慌的来龙去脉详细地梳理清晰。他不仅深入刻画了乾隆皇帝、地方官员、普通民众的形象,还对不同群体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同时,他还对专制统治的原动力做出了细致、强有力而准确的探讨。
总的来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学术价值的历史学著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乾隆盛世下的中国社会矛盾和政治博弈,还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理解现实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