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读书笔记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者:宋 苏轼

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旷达,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将苦难化为创作的源泉,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便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豪放词,通过描绘壮阔的山水景色和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的精神风貌。

二、古诗原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三、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轼结识了同样被贬谪的张怀民(字偓佺),两人气味相投,成为好友。张怀民在江边修建了一座亭台以观江景,苏轼为其命名为“快哉亭”,并创作了这首词相赠。这首词不仅是对快哉亭周围壮阔景色的描绘,更是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抒发。

四、诗词翻译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到来,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才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五、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壮阔的山水景色和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的精神风貌。

上片主要写景,通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空阔无际、苍茫壮美的氛围。接着,词人通过回忆平山堂的景象,与眼前的快哉亭景色相呼应,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句,也体现了苏轼对欧阳修等前辈文人的敬仰和追思。

下片则主要抒情和议论,通过描绘江面波涛汹涌、渔翁驾舟掀舞的景象,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苏轼借宋玉的《风赋》讽刺那些拘泥于形式、不能领悟自然之美的人,强调只有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才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这种议论不仅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全词语言豪放旷达,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体现了苏轼的个人魅力,也代表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理想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意境深远的佳作。苏轼通过这首词,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精神风貌的追求。

从自然之美的角度来看,苏轼在词中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落日、绣帘、江水、碧空、山峰、渔翁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空阔无际、苍茫壮美的画面。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不仅体现了苏轼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在苏轼看来,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保持一颗平和、豁达的心态。

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江面波涛汹涌、渔翁驾舟掀舞的景象,引出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苏轼认为,人生就像江面一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他强调只有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才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和、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精神风貌的角度来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的精神风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黄州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领悟到人生哲理,保持着一颗平和、豁达的心态。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体现了苏轼的个人魅力,也代表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理想追求。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拘泥于世俗的名利和权势,以一颗平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然物外、旷达豪迈精神风貌的追求,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一样保持一颗平和、豁达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之美,领悟人生哲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