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作者:宋 苏轼
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将苦难化为创作的源泉,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便是其中之一,这组七言绝句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二、古诗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三、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创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在船上欣赏到奇妙的湖光山色。随后,他登上望湖楼,饮酒作乐,即兴创作了这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也寄托了苏轼对自然、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感悟。
四、诗词翻译
其一
乌云上涌,如同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其二
放生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游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其三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其四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其五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五、诗词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组诗以西湖的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奇丽曼妙。第一首诗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夏日暴雨的壮观景象。接着,“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则展现了雨过天晴后西湖的宁静与美丽。第二首诗则通过“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等句,描绘了西湖生态的和谐与自然的生机。
除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这组诗还寄托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第三首诗中的“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第四首诗则通过“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等句,描绘了采莲女的无忧无虑,与诗人自己的多愁失意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诗词深度解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不仅是一组描绘西湖美景的佳作,更是一组富含哲理、意境深远的诗篇。苏轼通过这组诗,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自然描绘的角度来看,这组诗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奇丽曼妙和生态的和谐。苏轼通过“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形象的比喻和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不仅体现了苏轼的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从人生思考的角度来看,这组诗寄托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采莲女的无忧无虑,与自己的多愁失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不仅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也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
此外,这组诗还蕴含了苏轼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在最后一首诗中,他表达了“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仅体现了苏轼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对生命根源的追溯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总的来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和生态的和谐,更寄托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组诗以其生动的描绘、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苏轼,也让我们对自然、人生和故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一样保持豁达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珍惜与亲人、朋友和故乡的相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