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歌风格粗犷雄放,尤其擅长边塞军旅题材,他的诗作如《塞下曲》六首,生动描绘了边疆战场的英勇与悲壮,深受后世推崇。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等人的举荐,才步入仕途,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监察御史等职。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也寄托了个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二、古诗原文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
利物得双剑,为儒当一贤。应思洒尘陌,调膳亦芳鲜。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纶在观赏达奚中丞东斋的壁画山水后,有感而发,为即将前往长安的赵元阳少府所作。达奚中丞,即达奚珣,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其东斋内的壁画山水想必是极为精美,给卢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赵元阳少府,则是卢纶的朋友或同僚,即将离开此地前往长安赴任。卢纶借此诗既表达了对壁画的赞赏,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
四、诗词翻译
白色的壁画上绘有飞泻的泉水,仿佛从云端直落树梢之巅。那垂下的白练似乎与树叶的沙沙声相呼应,云彩与树枝似乎也在相互依偎中偏斜。你如同那得到双剑的利物之士,又似儒家中的一位贤人。想必你会在长安的尘陌上洒下你的智慧与才华,连日常的饮食也会因你的调理而变得芳香鲜美。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达奚中丞东斋的壁画山水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首联“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壁画上的飞泉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与高远。颔联“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则进一步细化了画面,通过“练垂”与“叶响”、“云并”与“枝偏”的对应关系,营造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美。
颈联“利物得双剑,为儒当一贤”是对赵元阳少府的赞美与期许。诗人以“双剑”比喻友人的才华与智慧,以“一贤”称赞其儒家的修养与品德。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也寄托了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尾联“应思洒尘陌,调膳亦芳鲜”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想象与祝福。诗人想象友人在长安的尘陌上挥洒智慧与才华,连日常的饮食也会因他的调理而变得芳香鲜美。这种想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壁画山水、送别友人的佳作,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唐代的壁画艺术极为发达,而卢纶对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鉴赏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之美的追求。同时,诗中对“双剑”与“一贤”的赞美,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儒家文化的崇尚与传承。
从人生哲理层面来看,这首诗则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人生期许。诗人通过描绘壁画山水,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而诗中的“应思洒尘陌,调膳亦芳鲜”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与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其未来成功的坚定信念。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描绘壁画山水与送别友人的场景,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离别与重逢、才华与品德等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全面思考与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文化韵味与人生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卢纶卓越的诗歌才华与深厚的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启示与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