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作者: 唐 卢纶
一、《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与吉中孚、韩翃、钱起等并称“大历十才子”。卢纶的诗歌创作以边塞诗和送别诗最为人称道,其边塞诗雄浑壮阔,送别诗则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便是其送别诗中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
二、古诗原文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
十载奉戎轩,日闻君子言。方将贺荣爵,遽乃怆离尊。
岸转台阁丽,潭清弦管繁。松篁难晦节,雨露不私恩。
坐使吏相勉,居为儒所尊。可怜桃李树,先发信陵门。
三、写作背景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是卢纶为送别即将离任的河南赵少府而作。赵少府在任期间,与卢纶交往甚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赵少府离任,卢纶设宴于东潭,为其饯行,并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许。
四、诗词翻译
十年来我一直侍奉在军旅之间,每日都能聆听君子的教诲。本欲庆贺你荣获荣爵,却突然因离别而悲伤。岸边转角处台阁壮丽,潭水清澈弦乐声繁。松竹难以掩盖其高洁之节,雨露从不偏袒任何人。你使得官吏们相互勉励,居住之处为儒家所尊崇。可怜那桃李树啊,总是先在信陵门前绽放。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友人的品德才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首联“十载奉戎轩,日闻君子言”回顾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十年军旅生涯,以及友人日常的言传身教,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经历。颔联“方将贺荣爵,遽乃怆离尊”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任的突然和不舍,原本准备庆贺的喜悦之情被离别的悲伤所替代。
颈联“岸转台阁丽,潭清弦管繁”描绘了东潭宴饯的场景,岸边转角处的台阁壮丽,潭水清澈,弦乐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一联既展现了宴会的华丽,也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尾联“松篁难晦节,雨露不私恩”则通过松竹的高洁和雨露的公正,赞美了友人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友人的品德才华,将内心的离愁别绪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以“松篁”象征友人的高洁品质,以“雨露”象征皇恩的公正无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厚情感的作品。从人生哲理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仕途无常、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友人的离任和宴会的场景,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诗人意识到,无论仕途如何坎坷,人生如何离合,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了十年的军旅生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离别,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他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友人的品德才华,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也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崇尚和传承。诗中多次提到“君子言”、“儒所尊”等儒家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理解。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尊重。这种对儒家文化的崇尚和传承,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总的来说,《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卢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启示和文化洞察。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离别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