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年—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名门,却仕途坎坷,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屡试不第。直到大历六年(771年),经宰相元载举荐,卢纶才踏上仕途,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边塞风光的雄浑之作,如《塞下曲》系列,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细腻之笔,如《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卢纶的诗歌才华备受赞誉,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古诗原文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三、写作背景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是卢纶为了回赠好友李益在夜宴上的赠诗而作的。李益,字君虞,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卢纶交谊深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两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分别后,终于得以相聚,李益在夜宴上赠诗给卢纶,卢纶便以此诗作为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文学交流的风气。
四、诗词翻译
我们曾经各自奔波在东西不同的地方,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念。如今十年过去,我们才得以再次相聚。在这难得的歌酒之夜,我们两位已经衰老的老人相对而坐,心中充满了感慨。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简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卢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戚戚一西东”以“戚戚”形容忧虑的样子,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分别后各自奔波的思念与无奈。次句“十年今始同”则直接点出了两人分别的时间之长和相聚的不易,十年时光,对于人生来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而两人能够再次相聚,更是难能可贵。
后两句“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用“可怜”一词,表达了对这难得欢聚时光的珍惜和感慨。在这歌酒之夜,两位已经衰老的老人相对而坐,他们的脸上或许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相聚的场景,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十年今始同”与“相对两衰翁”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也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动人。
六、诗词深度解读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时光感慨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佳作。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意蕴。
人生哲理: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人与友人分别十年,才得以再次相聚,这本身就是人生无常的一种体现。而两位已经衰老的老人相对而坐,更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个人情感的普遍意义。
友情价值:在这首诗中,友情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诗人与友人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分别,但他们的友情却并未因此而减淡。相反,在这难得的相聚时刻,他们更加珍惜这份友情,更加感慨时光的流逝。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坚守,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地方。
文化内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文学交流的风气。在唐代,文人之间经常通过赠诗、和诗等方式进行文学交流和情感沟通。卢纶和李益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友情和文学交流也是这种风气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情感表达: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相聚的珍惜等情感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动人,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艺术成就: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诗人运用了对比和直抒胸臆的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深沉而含蓄。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如“戚戚一西东”、“可怜歌酒夜”等句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此外,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总的来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是一首充满情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诗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文学交流的风气。同时,这首诗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