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读书笔记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约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与吉中孚、韩翃、钱起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卢纶出身范阳卢氏,家族显赫,但仕途并不顺遂。他早年屡试不第,后经宰相举荐,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卢纶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风格雄浑豪放,同时也不乏细腻温婉之作。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二、古诗原文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采花湖岸菊,望国旧楼人。
雁别声偏苦,松寒色转新。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

三、写作背景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是卢纶在重阳节时,应和友人赵端公登高所作的一首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此诗当作于卢纶与赵端公共同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亲人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诗词翻译

在洛水之滨,我思念着远方的江津,悲喜交加,共度这个重阳佳节。我们在湖岸边采摘菊花,遥望着故国的旧楼和那里的人们。大雁离别时的叫声格外凄苦,松树在寒风中却显得更加青翠。我想托渔叟传递书信,询问远方的亲人,为何至今还未归来。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联“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重阳佳节的氛围。洛浦与江津相隔千里,但诗人的思念却跨越了空间的限制,将两地紧紧相连。悲欢共此辰,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悲喜交加。

颔联“采花湖岸菊,望国旧楼人”通过描绘采菊和望楼的场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采菊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望国旧楼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颈联“雁别声偏苦,松寒色转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大雁的离别之苦与松树的青翠之色相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离死别,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雁别声偏苦,既是对大雁离别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离别亲人的感慨。松寒色转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

尾联“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传书问渔叟,是诗人希望通过渔叟传递书信,询问亲人的消息。借寇尔何因,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未归的疑惑和期盼。这里的“寇”可能指战乱或盗贼等不安定因素,诗人希望亲人能够平安归来。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不仅是一首描绘重阳登高和思乡之情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化意蕴的佳作。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人生哲理: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大雁的离别、松树的青翠、亲人的未归等都反映了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和无奈。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或放弃,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他通过采菊、望楼、传书等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化意蕴:这首诗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诗中的采菊、望楼等场景都体现了这一节日的文化特色。同时,诗人也运用了雁、松等自然景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雁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松则代表着坚韧和永恒。这些自然景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哲理深度。

情感表达: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人对友人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期盼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情感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情感的真挚和动人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成就: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和谐、优美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总的来说,《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卢纶对重阳登高和思乡之情的深刻描绘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承。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鉴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卢纶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唐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