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读书笔记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一生仕途坎坷,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屡试不第,直到大历六年(771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才授阌乡尉,之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他曾任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等职,后因元载、王缙获罪而遭到牵连。唐德宗朝,他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情壮志的军旅诗,又有深沉感慨的社会诗,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南宫树色晓森森,虽有春光未有阴。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山含瑞气偏当日,莺逐轻风不在林。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

三、写作背景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是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卢纶仕途较为平稳的时期。这首诗是卢纶对友人王郎中春日寄诗的回赠之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王郎中作为卢纶的同事或朋友,可能在春日里向卢纶寄送了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作,卢纶便以此诗作为回应,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四、诗词翻译

清晨时分,南宫的树木郁郁葱葱,虽然春光已至,但树荫尚未形成。鹤伴们疑惑这美景是否会引来更多同伴,而玉树临风的你却沉浸在公文书海中。山峰在祥瑞的气息中更显雄伟,黄莺追逐着微风,已不再留恋树林。还有那阮郎迷路的地方,万株盛开的红花映衬着一条深深的小溪。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赞美。

首联“南宫树色晓森森,虽有春光未有阴”描绘了清晨南宫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虽然春光已至,但树荫尚未形成,暗示着春天的初来乍到和生机勃勃。颔联“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通过鹤侣的疑惑和玉人的沉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鹤侣疑惑美景是否会引来更多同伴,而玉人(指王郎中)却沉浸在公文书海中,无暇顾及这春日的美景。这里既展现了王郎中的勤勉尽职,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和赞美。

颈联“山含瑞气偏当日,莺逐轻风不在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山峰在祥瑞的气息中更显雄伟,黄莺追逐着微风,已不再留恋树林。这两句诗通过山、瑞气、莺、轻风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尾联“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则通过阮郎迷路的典故和万株红树、一溪深的景象,将春天的美景推向了高潮。阮郎迷路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而万株红树和一溪深的景象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绚烂多彩的春日仙境中。

六、诗词深度解读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丰富意蕴的佳作。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情感表达:这首诗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卢纶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将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融入其中。他赞美王郎中的风度翩翩和勤勉尽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关怀。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意象运用: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也非常巧妙。卢纶运用了树色、鹤侣、玉人、山、瑞气、莺、轻风、红树、溪流等多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高雅脱俗的意境。这些意象相互叠加、相互映衬,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绚烂多彩的春日世界中。

文化底蕴: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卢纶在诗中运用了阮郎迷路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的《列仙传》,讲述了阮肇误入仙境与仙女相遇的故事。卢纶借此典故来比喻王郎中在春日美景中的沉醉和迷失,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也暗示了友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艺术手法: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意象叠加等手法。卢纶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同时,他运用了多个意象相互叠加的手法,共同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高雅脱俗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思想内涵:除了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外,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卢纶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赞美友人的风度翩翩、勤勉尽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事业和梦想的同时,也应该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和真挚情感。这种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