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读书笔记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作者: 唐 卢纶

一、《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也有深沉感慨的社会现实诗。他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卢纶一生仕途坎坷,曾屡试不第,后经宰相举荐,历任多职,但最终因牵连政治斗争而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白鸟群飞山半晴,渚田相接有泉声。
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
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
今朝醉舞同君乐,始信幽人不爱荣。

三、写作背景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未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根据卢纶的生平及唐代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作于卢纶仕途不顺、心向隐逸之时。唐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文人墨客在仕途受挫后,往往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卢纶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春日山间美景,以及他与友人在山间的醉舞之乐,很可能是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表达。

四、诗词翻译

白鸟成群飞过,山峦半晴半阴。水边田地相连,泉声潺潺动听。园中晨露滋润,青草茂密丛生。桥上春风吹拂,绿野一片光明。云影断开处,山峰影子显现。林花凋谢落尽,野草花儿绽开。今日与你醉舞同乐,始信在幽居山野之人,并不爱慕虚荣。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间的美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在山间的醉舞之乐,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的淡泊。

首联“白鸟群飞山半晴,渚田相接有泉声”以白鸟群飞和渚田相接的生动画面,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白鸟象征着纯洁与自由,渚田则描绘出水边田地的宁静与和谐,泉声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

颔联“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晓露滋润、青草茂密丛生的景象,以及桥上春风吹拂、绿野一片光明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则通过云影断开处山峰影子的显现,以及林花凋谢落尽后野草花儿的绽开,展现了自然界中新旧交替、生生不息的规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尾联“今朝醉舞同君乐,始信幽人不爱荣”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山间的醉舞之乐,以及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的淡泊。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人,也暗含了诗人自己。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山间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的淡泊。在唐代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或许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和困顿,因此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中的“幽人不爱荣”正是诗人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他通过与友人在山间的醉舞之乐,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虚荣的淡泊。这种情感在诗中的每一句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白鸟群飞、渚田相接的宁静田园风光,还是园中晓露、桥上春风的生机盎然景象,都透露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哲思层面来看,这首诗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新旧交替、生生不息规律的深刻认识。诗中的“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不仅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更通过云影的断开、山峰影子的显现以及林花的凋谢、野草花儿的绽开,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新旧交替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直抒胸臆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对虚荣的淡泊,情感真挚而热烈。同时,诗人又通过描绘春日山间的美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间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虚荣的淡泊。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与哲思,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