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读书笔记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作者: 唐 卢纶

一、《春日卧病示赵季黄》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出身名门,但家道中落,早年生活动荡不安。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举荐,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但最终因牵连政治斗争而去世。卢纶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以边塞诗和军旅诗著称,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他的诗风雄劲豪放,又融入中唐时期特有的悲凉与反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原文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

病中饶泪眼常昏,闻说花开亦闭门。
语少渐知琴思苦,卧多唯觉鸟声喧。
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今日支离顾形影,向君凡在几重恩。

三、写作背景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卢纶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据史料记载,此诗约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前后,当时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卢纶也身陷乱军之中。在这场浩劫中,卢纶不仅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自己也身染重病,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向友人赵季黄倾诉自己的病痛、孤独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四、诗词翻译

病中常常泪如雨下,眼睛昏花难辨物色;听说外面花儿已开,却只能闭门不出。言语渐少,渐渐体会到琴音中的苦楚;卧床日久,只觉得窗外鸟声格外喧嚣。市场上尘土飞扬,图书贱如黄埃;黑雾笼罩群山,猛兽横行霸道。如今我身陷困境,形单影只,回顾往昔,你对我的恩情何其深重。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卧榻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卢纶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

首联“病中饶泪眼常昏,闻说花开亦闭门”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病状和心境。病中的诗人泪眼昏花,连听说外面花儿已开都无心观赏,只能闭门不出。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病中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语少渐知琴思苦,卧多唯觉鸟声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病中生活。言语渐少,是因为病痛让诗人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卧床日久,只觉得窗外鸟声格外喧嚣。这里的“琴思苦”和“鸟声喧”不仅是对诗人病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烦躁。

颈联“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则通过描绘市井和山野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市场上尘土飞扬,图书贱如黄埃,暗示了文化的衰落和知识的贬值;黑雾笼罩群山,猛兽横行霸道,则象征着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这两句诗以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尾联“今日支离顾形影,向君凡在几重恩”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回顾往昔,感慨自己如今身陷困境,形单影只,而友人赵季黄对自己的恩情却历历在目。这里的“几重恩”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六、诗词深度解读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从社会意义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病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市井和山野的荒凉景象,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和对社会文化的摧残。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人生哲理来看,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身陷困境,却仍然怀念着友人的恩情,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坚守,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温暖。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病状和心境,反思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以及人生中的苦难和挫折。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诗人以病中卧榻的视角展开叙述,使得全诗充满了真实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如“泪眼常昏”、“花开亦闭门”、“琴思苦”、“鸟声喧”、“黄埃满市”、“黑雾连山”等,这些意象和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也使得全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总的来说,《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这首诗是卢纶在困境中创作的一首抒情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病中的孤独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