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作者: 唐 卢纶
一、《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早年仕途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不第,唐代宗朝又屡试不第。直至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才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因元载、王缙获罪受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卢纶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
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
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
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
应怜似萍者,空逐榜人回。
三、写作背景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这首诗是卢纶在陪同浑侍中(即浑瑊,唐代名将,曾任河中元帅)在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古代传统的踏青节日)泛舟渭河时所作。上巳日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有踏青、游春、宴饮等习俗。卢纶作为浑瑊的幕僚,陪同其泛舟渭河,欣赏春日美景,并以此为题创作了这首诗。
四、诗词翻译
一艘装饰着华丽锦帆的青色小船缓缓开启,仿佛漂浮在天空之中,与岸上的高台相接。傍晚时分,黄莺的啼鸣与悠扬的玉笛声相互应和,春天的波浪轻轻摇曳着船上的金酒杯。船只正朝着大海的方向航行,而鲸鱼则自在地露出腮边,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可怜那些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人,只能空自追随着领航者的足迹归来。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泛舟渭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联“青舸锦帆开,浮天接上台”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船只的壮观和天空的辽阔,为全诗奠定了开阔、明快的基调。颔联“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则通过晚莺、玉笛、春浪、金罍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生机与欢乐。颈联“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以舟楫朝海、鲸鲵曝腮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和谐。尾联“应怜似萍者,空逐榜人回”则笔锋一转,由景及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漂泊不定、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的同情和感慨。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画面感极强。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舟楫的远航与鲸鲵的自在相对比,将漂泊者的无奈与领航者的从容相象征,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六、诗词深度解读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春日泛舟图,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从哲学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舟楫朝海、鲸鲵曝腮象征着人生的追求和自由,而“似萍者”则代表着那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漂泊不定的人。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和掌控命运的向往,以及对那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的同情和关怀。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境遇的普遍关注。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在泛舟渭河的过程中,欣赏到了春日的生机与欢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和谐。同时,作为浑侍中的幕僚,诗人能够陪同其共度佳节,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默契。这种情感在诗中的晚莺、玉笛、春浪、金罍等意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风流雅事和审美追求。泛舟水上、饮酒赋诗是唐代文人常见的娱乐方式,也是他们展示才华、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卢纶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还蕴含了一定的政治寓意。浑瑊作为当时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的存在和行动无疑会对朝廷的安危产生重要影响。卢纶作为浑瑊的幕僚,在诗中颂扬了他的文韬武略和军容强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政治寓意在诗中的“舟楫方朝海”等意象中得到了微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