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忆崔汶》读书笔记

《江北忆崔汶》作者: 唐 卢纶

一、《江北忆崔汶》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卢纶早年生活并不顺利,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其诗歌风格雄迈奔放,语言鲜妍明丽,深受后人喜爱。有《卢户部诗集》传世。

二、古诗原文

               《江北忆崔汶》

夜问江西客,还知在楚乡。全身出部伍,尽室逐渔商。
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月昏惊浪白,瘴起觉云黄。
望岭家何处,登山泪几行。闽中传有雪,应且住南康。

三、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当时唐朝与边疆民族时有冲突,战争频繁。卢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唐代的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繁荣,边塞诗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江北忆崔汶》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卢纶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的时期,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谋得官职。这首诗中,卢纶通过回忆与友人崔汶的交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飘零、仕途坎坷的感慨。

四、诗词翻译

夜晚我问江西的客人,你是否知道我在楚乡。我全身离开部队,去追随渔商的脚步。晴朗的日子里漫步在瓜步,新年的时候与汉阳对坐。月亮昏暗中惊起白浪,瘴疠起来觉察云黄。眺望山岭,家在何处,登山的时候泪水滑落几行。闽中传来有雪的消息,或许暂时停留在南康吧。

五、诗词赏析

《江北忆崔汶》是卢纶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自叙生平经历、性格抱负为经线,以记述与友人崔汶的交往为纬线,二者交错分合,相互映衬引发。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鲜妍秾丽,富于文采,但又并非单纯的华美婉媚,而是将华彩与诗人那种豪纵不羁的情怀、深沉凝重的感慨融为一体。

诗的开头两句“夜问江西客,还知在楚乡”,以问句开篇,引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江西客”与“楚乡”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接下来两句“全身出部伍,尽室逐渔商”,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生平经历,从军旅生涯到渔商生活,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多样性和艰辛。

“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晴朗的日子里在瓜步漫步、新年时与汉阳对坐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而“月昏惊浪白,瘴起觉云黄”两句,则通过描绘月昏浪白、瘴起云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迷、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望岭家何处,登山泪几行”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对家的思念之情。眺望山岭,却不见家的踪影,登山时泪水滑落几行,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让人感同身受。最后两句“闽中传有雪,应且住南康”,诗人以闽中传雪的消息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漂泊之感。

六、诗词深度解读

《江北忆崔汶》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之作,更是卢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全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崔汶的交往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从诗的结构来看,全诗以问句开篇,以祝愿结尾,中间部分则通过叙述和描绘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内心情感。这种结构使得全诗既具有连贯性,又富有层次感。

在情感表达上,卢纶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通过对比(如“江西客”与“楚乡”、“部伍”与“渔商”)、描绘(如“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抒情(如“望岭家何处,登山泪几行”)等方式,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漂泊之苦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卢纶通过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他全身出部伍、尽室逐渔商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而他对家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则体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在诗词的艺术成就方面,《江北忆崔汶》也表现出了卢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全诗语言鲜妍秾丽,但又不失深沉凝重。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