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吟酬浑赞善》读书笔记

《孤松吟酬浑赞善》作者: 唐 卢纶

一、《孤松吟酬浑赞善》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早年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孤松吟酬浑赞善》

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
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
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
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

三、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繁的时代。卢纶早年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宰相元载、王缙推荐才获得官职。然而,随着元载、王缙的获罪,卢纶也受到牵连,仕途再度受挫。这首诗《孤松吟酬浑赞善》便是卢纶在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所作,用以酬答友人浑赞善的《青松曲》。通过这首诗,卢纶借松言志,表达了自己对不平等社会现实的憎恶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四、诗词翻译

深山中有一棵荒松,被厚重的雪压得半裸露。显赫的门户旁有一棵青松,万叶上承载清晨的露水。晶莹的露珠之中颜色愈发鲜艳,低吟的风声如同遥远的泉水。天寒的时候,芳香自然而发,阳光明媚时,树影常圆。郊外阴暗的一夜下起了雪,榆树和柳树都枯折了。回头向君家望去,翠绿的房顶上满是玉兰花。我抱着君赠送的青松之曲,自顾自地与这衰败的树木对话。曲罢之后再也不愿相识,深山头上只有白雪覆盖的人。

五、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松”为喻,通过深山孤松与朱门青松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联“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描绘了一幅深山孤松在风雪中挣扎求生的凄凉画面。荒松生活在深山之中,环境恶劣,风雪交加,枝叶半露半遮,显得极为衰败。这一联通过荒松的形象,隐喻了诗人自身落魄荒寒、辛酸的境遇。

颔联“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则笔锋一转,描绘了朱门青松的繁华景象。青松生长在显赫的门户旁,万叶承露,享受着优越的生长环境。这一联与首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种松树截然不同的命运。

颈联“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进一步描绘了朱门青松的优美姿态和迷人魅力。露珠重重,使青松的颜色更加鲜艳;风声低吟,如同遥远的泉水般悦耳动听。天寒时,青松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日丽时,青松的影子总是团团圆圆,姗姗可爱。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朱门青松的优雅与高贵。

尾联“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再次将笔触转向深山孤松和朱门青松的对比。郊外阴暗的一夜下起了雪,榆树和柳树都枯折了,而朱门青松却依然青翠圆满,如同车盖般覆盖着雪花,仿佛开满了金精美玉制成的花朵。这一联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两种松树命运的迥异。

最后两联“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诗人捧着浑赞善赠送的《青松曲》,拜读之余,再看一看自己,顿时觉得自己就和深山中衰败的孤松一样。曲罢之后,诗人再也不愿与朱门青松相亲近,独自一人回到深山头,只剩下覆盖着白雪的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不平等社会现实的憎恶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六、诗词深度解读

这首诗以“松”为线索,通过深山孤松与朱门青松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深山孤松代表了诗人自己以及像他一样身处困境、命运多舛的人们;而朱门青松则象征着那些生活优渥、春风得意的权贵阶层。

从深层意义上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两种松树命运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诗人通过松树的形象,隐喻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深山孤松虽然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但却因为生长环境的恶劣而难以摆脱衰败的命运;而朱门青松则因为生长在显赫的门户旁而享受着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无尽的宠爱。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也表达了诗人对不平等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悲叹。诗人通过将自己比作深山孤松,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助和辛酸。他深知自己无法与朱门青松相提并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在曲罢之后,他选择独自一人回到深山头,用孤独和沉默来面对自己的命运。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了诗人对坚守本真的追求和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思考。深山孤松虽然衰败,但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朱门青松虽然繁华,但它却可能因为过于依赖优越的生长环境而失去自己的本真。诗人通过这两种松树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坚守本真的崇尚和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深刻认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