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上大尹十兄》读书笔记

《书情上大尹十兄》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生于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一生历经坎坷,仕途多舛。卢纶的诗歌以边塞诗著称,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真挚,深受后世赞誉。他的代表作有《和张仆射塞下曲》等,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唐代边疆的壮丽风光,也反映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

二、古诗原文

             《书情上大尹十兄》

紫陌绝纤埃,油幢千骑来。剖辞纷若雨,奔吏殷成雷。
圣泽初忧壅,群心本在台。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
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江湖馀派少,鸿雁远声哀。
命厌蓍龟诱,年惊弟侄催。磨铅惭砥砺,挥策愧驽骀。
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应怜费思者,衔泪亦衔枚。

三、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边疆战事不断,将士们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卢纶作为一位有着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的诗人,对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唐代的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繁荣,边塞诗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书情上大尹十兄》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卢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四、诗词翻译

繁华的街道上纤尘不染,油幢引领下千骑奔来。
剖辞如雨般纷至沓来,奔走的官吏声如雷动。
圣上的恩泽起初担心被堵塞,但民心始终向着朝廷。
海中的鱼儿正欢快地跳跃,云中的鸟儿也暂时徘徊。
芬芳的室内芝兰茂盛,春天的田野上桃李盛开。
江湖的支流日渐稀少,远飞的鸿雁声音悲哀。
命运厌倦占卜的引诱,岁月惊觉弟侄的催促。
磨砺笔墨感到惭愧,挥鞭策马愧对劣马。
玉管能吹响山谷,金炉也可化为灰烬。
应可怜那些费尽心思的人,他们含着眼泪也默默无言。

五、诗词赏析

《书情上大尹十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卢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的前四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大尹出行的壮观场面,油幢千骑、剖辞如雨、奔吏如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尹的威势和繁忙的政务。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对大尹的描绘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达了对圣恩难泽、民心所向的忧虑。

诗中的“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两句,以海鳞和云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则通过描绘芬芳的室内和春天的田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种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个人感慨。他感叹命运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对占卜的引诱感到厌倦,对弟侄的催促感到惊觉。他自愧不如劣马,却仍挥鞭策马前行;他深知玉管能吹响山谷,金炉也可化为灰烬,却仍对费尽心思的人表示同情和怜悯。

整首诗情感深沉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六、诗词深度解读

《书情上大尹十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大尹威势和抒发个人感慨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唐代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世界的生动画卷。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主要描绘了大尹出行的壮观场面和繁忙的政务;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后八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感慨和抒情。

在第一部分中,诗人通过“紫陌绝纤埃,油幢千骑来”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大尹出行的场面。这里的“紫陌”指的是繁华的街道,“油幢”则是古代高级官员出行的仪仗。诗人用“千骑来”形容大尹的随从之多,用“剖辞纷若雨,奔吏殷成雷”形容政务的繁忙和紧张。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大尹的威势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场文化。

第二部分是诗歌的核心部分,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圣泽初忧壅,群心本在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圣恩难泽、民心所向的忧虑。他担心圣上的恩泽被堵塞,无法惠及百姓;同时,他也坚信民心始终向着朝廷,期待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接着,“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两句以海鳞和云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海中的鱼儿欢快地跳跃,云中的鸟儿却暂时徘徊,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暗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多变。

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诗人用“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两句描绘了芬芳的室内和春天的田野。这里的“芝兰”和“桃李”都是美好的象征,它们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生活。然而,这种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力。诗人用“江湖馀派少,鸿雁远声哀”两句表达了这种无奈和悲哀。江湖的支流日渐稀少,远飞的鸿雁声音悲哀,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第三部分是诗人的个人感慨和抒情。在这里,诗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对占卜的引诱感到厌倦,对弟侄的催促感到惊觉。他自愧不如劣马,却仍挥鞭策马前行;他深知玉管能吹响山谷,金炉也可化为灰烬,却仍对费尽心思的人表示同情和怜悯。这些感慨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和价值观。

从诗歌的主题来看,《书情上大尹十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唐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官场文化、社会动荡以及人们的普遍心态和价值观。

此外,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书情上大尹十兄》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层次感。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