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作者: 唐 卢纶
一、《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家族显赫,但他的一生却仕途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后经宰相元载举荐,得以入仕,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雄浑,情调慷慨,语言流畅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原文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
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
三、写作背景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是卢纶为送别友人郎士元赴任郢州而作。郢州,即今湖北武汉一带,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州郡。郎士元,是卢纶的友人,此次被调任郢州使君,即州郡长官。卢纶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赴任后能够有所作为的殷切期望。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或德宗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地方治理仍需得力官员,郎士元的调任正是体现了朝廷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四、诗词翻译
朝廷赐予你衣物并颁授节杖,你即将启程前往郢州,消息已经传遍那里。春花盛开在登山庙旁,天空晴朗时你可以观赏水军操练。渔民和商人往来于三楚之间,郢州所辖的九个地方行政区域分布广阔。虽然实现喜悦可能有些困难,但我相信你将凭借卓越的功绩成为杰出的将领。
五、诗词赏析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是一首充满别离情感的送别诗,卢纶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首联“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通过朝廷的赏赐和友人的行程,点明了送别的缘由和背景,也展现了友人的荣耀和责任。颔联“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则通过描绘春花盛开和观赏水军的景象,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和吉祥的兆头。
颈联“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进一步展现了郢州的繁荣和重要性。渔民和商人的往来,说明郢州是一个经济交流和商业繁盛的地方;而郡邑九江分,则展示了郢州所辖区域的广阔和治理的复杂。这两句诗不仅为友人前往郢州的目的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友人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尾联“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则是对友人的直接期望和祝福。诗人认为,虽然实现喜悦可能有些困难,但友人凭借卓越的功绩一定能够成为杰出的将领。这里的“元戎”是对友人的尊称,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六、诗词深度解读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意义。从政治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期望。郎士元作为被调任的郢州使君,肩负着治理地方、维护稳定的重任。卢纶在诗中通过描绘朝廷的赏赐和友人的行程,展现了朝廷对郎士元的信任和重用,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够胜任这一职务的期望。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卢纶与郎士元之间的友情深厚,他们在文学上也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在送别之际,卢纶以诗寄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这种以诗送别的文化传统,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状况。诗中的“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不仅展现了郢州的繁荣和重要性,也暗示了唐代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商业的繁盛。同时,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期望,也体现了唐代社会对官员品德和才能的重视和期望。
在艺术手法上,卢纶的这首诗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他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抒发,将送别时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花发登山庙”与“天晴阅水军”的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暗示了友人前程的吉祥和顺利;而“渔商三楚接”与“郡邑九江分”的象征,则既描绘了郢州的繁荣和重要性,也暗示了友人将面临的治理挑战和机遇。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卢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送别友人之际,卢纶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虽然实现喜悦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有卓越的功绩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成为杰出的人物。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深刻感悟,也是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