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久词其四》读书笔记

《天长久词其四》作者: 唐 卢纶

一、《天长久词其四》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名门望族,但早年科举不顺,历经坎坷。然而,卢纶凭借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仕途上逐渐崭露头角。他曾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后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天长久词其四》

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
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

三、写作背景

《天长久词其四》是卢纶在唐代宫廷生活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唐代社会相对稳定,宫廷生活丰富多彩,皇帝时常赏赐宫妃和臣子,以彰显皇恩浩荡。卢纶作为宫廷文人,有机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歌。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卢纶受到皇帝赏赐衣物后,有感而发所作。

四、诗词翻译

宫殿的台阁在深秋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秋色淡淡的。君王刚刚赏赐了六宫的嫔妃们新的衣物。楼船泛游结束后归来尚早,于是君王便派遣有才的宫女们去比试射箭。

五、诗词赏析

《天长久词其四》是一首描绘唐代宫廷生活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闲适。

  1. 景物描写与氛围营造:诗的首句“台殿云深秋色微”以台殿、云深、秋色微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宫廷的朦胧美景。台殿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秋色淡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2. 宫廷生活的展现:第二句“君王初赐六宫衣”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宫廷生活。君王赏赐六宫嫔妃新衣,不仅体现了皇恩浩荡,也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荣。
  3. 人物活动与情感表达:后两句“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则通过具体的人物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宫廷生活的闲适与趣味。楼船泛游结束后,宫女们被派遣去比试射箭,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

六、诗词深度解读

  1. 宫廷文化的反映
    • 《天长久词其四》不仅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歌,更是对唐代宫廷文化的一种反映。唐代宫廷文化繁荣,皇帝时常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以彰显皇威和加强与臣子、嫔妃之间的联系。卢纶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宫廷文化的生动写照。
    • 诗中的“君王初赐六宫衣”和“行遣才人斗射飞”等细节,都体现了唐代宫廷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君王赏赐衣物,是对嫔妃们的一种恩宠;而宫女们比试射箭,则是一种娱乐和才艺展示的方式。
  2. 诗人情感的寄托
    • 卢纶作为宫廷文人,他的生活与宫廷紧密相连。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繁华与闲适,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尽管宫廷生活奢华繁荣,但卢纶深知这种生活并非长久之计。他或许在羡慕这种生活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仕途和人生道路。
  3.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天长久词其四》不仅是对唐代宫廷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朝代,宫廷文化更是达到了顶峰。卢纶的这首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 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封建宫廷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是永恒的。卢纶的这首诗,让我们在欣赏古代文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4. 艺术手法的运用
    • 卢纶在《天长久词其四》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首句的景物描写,通过台殿、云深、秋色微等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 后两句的人物活动描写,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刻画,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生动和趣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综上所述,《天长久词其四》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卢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刻画,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闲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宫廷文化和文人心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