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久词其二》作者: 唐 卢纶
一、《天长久词其二》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名门,但早年科举不顺,历经坎坷。卢纶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阔,也有宫廷诗的细腻温婉。卢纶著有《卢户部诗集》,其中《天长久词》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古诗原文
《天长久词其二》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三、写作背景
《天长久词其二》是卢纶在唐代宫廷生活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唐代社会相对稳定,宫廷生活丰富多彩。卢纶作为宫廷文人,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宫廷的各类活动中,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宫廷夜宴或夏日避暑时,卢纶受到宫廷景象的启发,有感而发所作。
四、诗词翻译
彩虹般的桥梁连接着千步长的廊道,有一半都建在水面之上。天子正在此处消夏避暑,宫中的美女们也纷纷起床梳妆打扮。
五、诗词赏析
《天长久词其二》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夜景图,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奢华与闲适。
- 景物描写:诗的前两句“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以虹桥和千步廊为焦点,通过“半在水中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虹桥如彩虹般绚丽,千步廊则显得宏伟而壮观,两者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宫廷夜景。
- 人物活动:后两句“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的描写。天子在宫廷中消夏避暑,宫娃们则纷纷起床梳妆打扮,准备参加夜宴或侍奉天子。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荣,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惬意。
- 情感表达:卢纶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或许是因为卢纶深知这种宫廷生活并非长久之计,也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仕途和人生道路有着更深的思考。
六、诗词深度解读
- 宫廷文化的象征:
- 虹桥和千步廊作为宫廷建筑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宏伟与壮观,也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尊贵。天子在虹桥千步廊上消夏避暑,更是体现了皇家的奢华与闲适。
- 宫娃起夜妆的场景,则是宫廷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宫娃们作为宫廷中的侍女或嫔妃,她们的梳妆打扮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美丽,更是为了侍奉天子和展现宫廷的礼仪规范。
- 诗人内心的映射:
- 卢纶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笔触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他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差距,也可能源于他对自己的仕途和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困惑。
- 同时,卢纶对宫廷生活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他深知宫廷生活并非长久之计,但他仍然被这种奢华与闲适所吸引和打动。
-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 《天长久词其二》不仅是对唐代宫廷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宫廷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也可以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 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封建宫廷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是永恒的。卢纶的这首诗让我们在欣赏古代文学的同时,也能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追求。
- 艺术手法的运用与意境的营造:
- 卢纶在《天长久词其二》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虹桥、千步廊、天子、宫娃等意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
- 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等手法。如虹桥与千步廊的对比,展现了宫廷建筑的宏伟与壮观;天子清暑与宫娃夜妆的映衬,则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闲适。
- 此外,卢纶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刻画,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虹桥、千步廊、水面、天子、宫娃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夜景图。
综上所述,《天长久词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卢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刻画,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奢华与闲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宫廷文化和文人心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卢纶的文学才华和豪放豁达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