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际寺上方》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一生在诗坛与仕途之间游走,展现了双重人生。卢纶的诗作以雄浑豪放、气概威武著称,其《塞下曲》等诗作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真实场景,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豪情满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诗中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体现了其深入生活的观察和人文关怀。在仕途上,他屡试不第,但因广泛的交游成为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曾任集贤学士、监察御史等职务。
二、古诗原文
《题云际寺上方》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三、写作背景
卢纶一生坎坷,屡试不第,仕途不顺。他虽在宰相元载、王缙等人的推荐下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元载、王缙获罪时他也遭到牵连。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常在诗坛与社交中寻求慰藉。云际寺作为一处佛寺,宁静祥和,或许是他暂时逃离尘世烦恼、寻求心灵寄托之地。他登上云际寺上方,俯瞰人间与佛寺的不同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在禅门前的徘徊与困惑,以及对佛禅境界的向往与思考。
四、诗词翻译
青松高耸,藤蔓轻盈,中间有一平整的石床。人间的水流湍急,而山上的佛寺灯火通明。佛门难以开启,菩萨乘十地之第一地本没有既定的路程。转身回头,忽然发现山已不见,万千因缘从此滋生。
五、诗词赏析
- 写景生动: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高大的松树与轻柔的藤蔓相互映衬,石床平整,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形成鲜明对比,人间水流湍急,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喧嚣;而山上佛寺的灯火自明,展现出佛寺的超脱与永恒。
- 禅意浓郁:“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体现了诗人对佛禅境界的理解。空门难入,没有明确的途径,即使佛教有“十地”之说,也难以找到实际的修行之路。这反映出诗人在禅门前徘徊,渴望进入佛禅境界却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困惑心境。
- 心境转折:尾联“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回转身时,发现山林忽然不见,以前的境界消失,而万种因缘、万种烦恼却从此萌生。这表达了诗人在禅门前的疑难,以及这种疑难可能成为悟入的关键,蕴含着深刻的禅理。
六、诗词深度解读
(一)意象解读
- 松与藤蔓:“松高萝蔓轻”描绘了松树高大挺拔,藤蔓轻盈缠绕的景象。松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韧、长寿和高洁的品质,而藤蔓则给人一种柔美、灵动的感觉。二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暗示着佛寺的清净与超脱。同时,松与藤蔓的生长状态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与下文的人间喧嚣形成对比。
- 石床:“中有石床平”中的石床,给人一种平整、安稳的感觉。它象征着佛禅境界的宁静与安稳,是修行者追求的理想之地。石床的存在暗示着佛寺中有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秩序和规则,修行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 下界与上方:“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中,“下界”指人界,“上方”指位于山上的佛寺。人间的水流湍急,象征着世间的纷扰、烦恼和无常;而佛寺的灯火自明,代表着佛法的光明和智慧,能够照亮修行者的心灵。这种对比突出了佛禅境界的超脱与永恒,表达了诗人对佛禅生活的向往。
(二)情感表达
- 困惑与迷茫:“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体现了诗人在禅门前的困惑与迷茫。他渴望进入佛禅境界,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宁静,但却发现空门难入,没有明确的修行途径。这种困惑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也体现了他在精神追求上的迷茫。
- 顿悟与反思:“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当诗人回转身时,发现山林忽然不见,以前的境界消失,而万种因缘却从此萌生。这表明诗人在经历了一番思考和探索后,虽然未能找到进入佛禅境界的明确途径,但却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他意识到,人生的烦恼和因缘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思考,才能逐渐领悟人生的真谛。
(三)哲学思考
- 空与有的辩证关系:诗中“空门不易启”体现了佛教中的“空”的概念,即一切皆空,没有实在的自我和永恒的事物。然而,诗人又看到了“上方灯自明”,这表明在“空”的世界中,仍然存在着光明和智慧。这种“空”与“有”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佛教对世界的深刻认识,也启示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要超越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 修行与顿悟:诗人对“初地本无程”的思考,涉及到佛教的修行问题。佛教认为,修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有顿悟的契机。诗人的困惑表明,修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思考,才能逐渐接近佛法的真谛。
(四)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描绘松、藤蔓、石床、下界水、上方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超脱的意境。这种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云际寺上方,感受到了佛禅的神秘和魅力。
- 语言简洁明快: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松高萝蔓轻”“下界水长急”等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 结构严谨: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云际寺上方的景象;中间两句抒发了诗人在禅门前的困惑;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顿悟和反思。这种结构使诗歌具有了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七、总结
《题云际寺上方》是卢纶的一首禅意浓郁的诗作,通过描绘云际寺上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禅门前的徘徊与困惑,以及对佛禅境界的向往与思考。诗中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精神追求的探索。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意境,使这首诗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赏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