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邑张明府》作者: 唐 卢纶
一、《送朝邑张明府》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经宰相举荐,历任多个官职,最终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二、古诗原文
《送朝邑张明府》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
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
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三、写作背景
《送朝邑张明府》是卢纶为送别友人张明府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张明府,即朝邑县的县令,与卢纶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古代,送别是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感表达,卢纶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愿。
四、诗词翻译
夕阳西下,千室住所在山间若隐若现,浮云飘浮在树木之间,与树梢齐平。
你的辞章剖析如同云落纸上,流畅自如;你身边的官吏们行走,脚踏泥雪,留下深深的足迹。
野火燃烧着广阔的芦苇地,火光冲天;河田之水绵延万畦,滋润着这片土地。
不知在这琴月之夜,当乌鸦啼鸣之时,又有谁能有幸聆听你的琴声呢?
五、诗词赏析
《送朝邑张明府》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展现了卢纶对友人张明府深深的离别之情和美好的祝愿。
首联“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以宏大的景象开篇,夕阳西下,千室住所在山间若隐若现,浮云与树梢齐平,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通过对比,展现了张明府的才华与勤勉。辞章剖析如同云落纸上,流畅自如,体现了张明府的文学才华;而身边的官吏们行走,脚踏泥雪,则暗示了张明府在官场上的辛劳与付出。
颈联“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转而描绘自然景象,野火燃烧着广阔的芦苇地,火光冲天,河田之水绵延万畦,滋润着这片土地。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寓意着张明府将如野火般照亮一方,如河水般滋润百姓。
尾联“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卢纶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不舍。琴月夜,乌鸦啼鸣,这样的景象本应是宁静而美好的,但卢纶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是否能有人欣赏其才华、陪伴其左右的担忧与不舍。
六、诗词深度解读
《送朝邑张明府》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佳作。从深层结构来看,它展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官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首先,从情感层面来看,卢纶对张明府的离别之情溢于言表。全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浮云与树齐、野火芦千顷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卢纶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眷恋。尾联的问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卢纶对友人未来的深深期许与担忧。
其次,从官场层面来看,卢纶对张明府的才华与勤勉给予了高度评价。颔联中的“剖辞云落纸”体现了张明府的文学才华与流畅自如的辞章剖析能力;而“拥吏雪成泥”则暗示了张明府在官场上的辛劳与付出。卢纶通过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张明府的优秀品质,也表达了对官场艰辛的深刻洞察。
再者,从人生层面来看,《送朝邑张明府》还蕴含了卢纶对人生的独特思考。颈联中的“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多彩。卢纶通过这两句诗,鼓励张明府要像野火一样照亮一方、像河水一样滋润百姓,同时也要像芦苇一样坚韧不拔、像田地一样孕育希望。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深刻思考,使得《送朝邑张明府》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佳作。
此外,《送朝邑张明府》还体现了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文学风格与创作特点。卢纶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人生哲理,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与创作风格。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递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官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情感价值。
综上所述,《送朝邑张明府》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展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官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思考。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卢纶的内心世界与文学追求,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