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 年—799 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家族世代为官,但家境并不富裕。卢纶幼时多病,八岁始读书,后逢安史之乱,避乱江西九江一带。天宝末年及代宗朝,他多次应举未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其诗多唱和赠答之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
城头春霭晓濛濛,指望关桥满袖风。云骑闲嘶宫柳外,玉人愁立草花中。
钟分寺路山光绿,河绕军州日气红。迹忝已成方恋赏,此时离恨与君同。
三、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卢纶仕途坎坷之际。他早年应举不顺,虽经举荐得官,却又因宰相获罪受牵连。在人生低谷时,他与赵进马元阳春日一同登上长春宫古城,远望河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寄给友人郑损仓曹。当时唐朝社会历经安史之乱后,虽已逐渐恢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诗人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互交织,使得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四、诗词翻译
城头上,春天的雾气在清晨濛濛弥漫,我站在城头,满袖都是望向关桥时吹来的风。宫柳之外,云骑悠闲地嘶鸣;草花丛中,玉人忧愁地伫立。钟声划分着通往寺庙的道路,山间一片翠绿;河水环绕着军州,阳光映照下泛着红色。如今我虽已踏入仕途,却依然眷恋这美好的景色,此时此刻,我与你的离别之恨是一样的。
五、诗词赏析
- 意境营造:开篇“城头春霭晓濛濛,指望关桥满袖风”,描绘出一幅春日清晨的朦胧景象,雾气濛濛,微风拂袖,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云骑闲嘶宫柳外,玉人愁立草花中”,将悠闲的云骑与忧愁的玉人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愁。“钟分寺路山光绿,河绕军州日气红”,以钟声划分道路,河水环绕军州,山光翠绿,日气泛红,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细腻复杂,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眷恋,又有与友人分别的离恨。“迹忝已成方恋赏”,表明诗人虽已入仕,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并未减少。“此时离恨与君同”,直接抒发了与友人同病相怜的离别之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语言特色: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濛濛”“闲”“愁”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和人物的情感。“绿”“红”等色彩词的运用,使诗歌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六、诗词深度解读
(一)意象解读
- 春霭:春日的雾气,象征着朦胧、迷茫。它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社会的动荡后,诗人对人生的方向感到困惑,春霭的朦胧之感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 云骑:悠闲的云骑,代表着自由和闲适。与玉人的忧愁形成对比,突出了玉人的孤独和哀愁。云骑的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在仕途的束缚中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
- 玉人:诗中的玉人并非实指某一女子,而是象征着美好、纯洁的事物。玉人愁立草花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和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玉人的忧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 钟声与山光、河水与日气:钟声划分着道路,象征着秩序和规范;山光翠绿,河水环绕,日气泛红,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与诗人的离恨之情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二)结构分析
- 起承转合:首联“城头春霭晓濛濛,指望关桥满袖风”起笔,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云骑闲嘶宫柳外,玉人愁立草花中”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景物和人物,引出诗人的情感。颈联“钟分寺路山光绿,河绕军州日气红”转而描写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前文的情感描写形成对比。尾联“迹忝已成方恋赏,此时离恨与君同”合笔,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愁,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 景与情的关系:诗中景与情相互交融,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前两联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又略带忧愁的氛围,为后两联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颈联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离恨之情形成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三)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 历史背景:卢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诗人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又因宰相获罪受牵连。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的个人遭遇,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 现实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们也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也会经历离别之苦。卢纶的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在困难时刻,友人的支持和陪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四)文化内涵
- 登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登高可以让人开阔视野,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卢纶与友人登长春宫古城,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他们在登高过程中,欣赏自然美景,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友情文化:诗中“此时离恨与君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卢纶在困境中与友人相互慰藉,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友情文化在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也反映了人们对友情的重视和向往。
卢纶的《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诗歌。通过对意象的解读、结构的分析和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卢纶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之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