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著有《卢户部诗集》。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
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
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
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唐代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兴盛,送别诗是其中重要题材。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历经波折,在官场沉浮中结识众多友人。黎兵曹是其友人之一,前往陕府结亲,卢纶以此诗送别。当时社会风气注重婚姻大事,结亲是人生重要时刻,卢纶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郎君骑着骏马,如同两条蛟龙,在春天的早晨出行途中相遇。一对鸳鸯刚刚在水面上聚集,薜荔仿佛渴望依附在松树上。华丽的步帐中歌声婉转回荡,新娘妆台上的烛光摇曳重叠。谁能想到在阴处(暗指新娘)的,竟能嫁入戴侯这样的宗族。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 意象运用:诗中“郎马两如龙”以龙喻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黎兵曹骑马出行的英姿,展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和豪迈的气概。“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鸳鸯象征着爱情,薜荔依松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婚礼增添了浪漫的氛围。“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通过描写婚礼现场的歌声和烛光,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喜悦和祝福之情。诗人对黎兵曹的出行充满期待,对友人的婚姻大事表示衷心的祝贺。“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表达了对新娘能够嫁入名门的惊喜和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美好未来的期许。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用词精准,如“如龙”“初集”“欲依”等,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和情感的变化。整首诗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
“郎马两如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马比作龙,不仅突出了马的矫健和神骏,更赋予了黎兵曹一种非凡的气质。在古代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这里以龙喻马,暗示着黎兵曹此次出行将开启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春朝上路逢”点明了时间和情境,春天的早晨,万物复苏,充满生机,黎兵曹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踏上前往陕府结亲的道路,寓意着他的婚姻生活也将如春天般充满希望和活力。“上路逢”给人一种偶遇的感觉,仿佛命运在此时安排了一场美好的邂逅,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唐代社会重视马匹,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出行的重要工具。黎兵曹骑着如龙的骏马出行,反映出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春天的景象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人们在春天举行各种活动,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黎兵曹的结亲之旅也融入了这种喜庆的氛围中。
- “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爱情的象征,它们成双成对,形影不离。“鸳鸯初集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一对鸳鸯刚刚在水面上聚集,暗示着黎兵曹即将迎来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薜荔是一种藤本植物,常生长在岩石或树木上,“薜荔欲依松”形象地表现出薜荔对松树的依恋,寓意着新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在唐代,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鸳鸯和薜荔的意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婚姻的美好期望,人们希望新婚夫妇能够像鸳鸯一样恩爱甜蜜,像薜荔依松一样相互扶持,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卢纶运用这两个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 “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
“步帐”是古代婚礼中常见的装饰,用于遮挡和营造氛围。“步帐歌声转”描绘了婚礼现场热闹的场景,华丽的步帐中歌声婉转回荡,展现出婚礼的喜庆和欢乐。“妆台烛影重”则将视角转向新娘,妆台上的烛光摇曳重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新娘即将开始新的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婚礼现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婚礼的盛大和热闹,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情。
从社会习俗的角度来看,唐代婚礼有着严格的程序和仪式,步帐和烛光都是婚礼中重要的元素。步帐的使用体现了婚礼的庄重和神秘,歌声则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烛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新娘在烛光的照耀下开始新的生活,寓意着她的未来充满光明。卢纶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唐代婚礼的特色,也表达了对友人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 “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何言在阴者”中的“阴者”可能指新娘,在古代婚姻中,新娘在婚礼前往往处于相对隐秘的状态。“得是戴侯宗”表示新娘能够嫁入戴侯这样的宗族,是一种幸运和荣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新娘的惊喜和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婚姻门当户对的认可。在唐代社会,门第观念较为严重,婚姻往往讲究门当户对,黎兵曹能够与戴侯宗族联姻,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为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社会阶层和婚姻观念的角度来看,唐代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的人在婚姻中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限制。戴侯宗族作为名门望族,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黎兵曹能够与之联姻,反映了唐代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和婚姻观念的影响。卢纶的这句诗既是对友人婚姻的肯定,也是对唐代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卢纶的《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通过对自然景物、婚礼场景和社会习俗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唐代社会生活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