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乐平苗明府》读书笔记

《送乐平苗明府》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送乐平苗明府》作者简介

卢纶(739 年—799 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经宰相举荐入仕,却因朝堂风云变幻屡遭牵连。尽管仕途不顺,但卢纶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其诗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风格独特,常有好句,如“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在后世广受赞誉,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乐平苗明府》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乐平,卢纶与苗明府在此共度美好时光后,友人即将离去,诗人心中满是不舍,遂写下这首送别诗。唐代送别诗盛行,文人墨客常以诗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乐平的自然风光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背景,清秋的时节,楚地的山水,都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之中,成为诗歌情感的载体。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任职累积可比得上柴桑的陶渊明,在清秋时节我来到楚地。一叶扁舟的灯火照亮波浪,两岸树木凝结着白霜。驿亭小吏在寒冷的雾中忙碌,山城的曙光渐渐收敛。不要再推辞长久地劳心于官职,期待在仕途上与贤能之士比肩同行。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1. 意象营造:诗中“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面。船灯照亮波浪,展现出动态之美;两岸树木凝霜,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乐平秋夜的宁静与清冷。
  2. 情感表达:“累职比柴桑”将苗明府比作陶渊明,既是对友人品德和才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友人仕途的期许。“无辞折腰久”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要过于劳心官职的劝慰,希望友人能在仕途上保持高尚的品德,与贤能之士同行。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
  3.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累职”“清秋”“寒雾”“曙光”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乐平的景色和氛围,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诗歌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1.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累职比柴桑”将苗明府与陶渊明相提并论,具有深刻的寓意。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苗明府“累职”,说明他在仕途上有一定的经历和成就,而诗人将其比作陶渊明,暗示苗明府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淡泊的情怀。在清秋时节进入楚乡,楚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清秋的景色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凄美和惆怅。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又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纶将苗明府比作陶渊明,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同时,楚乡的文化氛围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乐平秋夜的景色。船灯照亮波浪,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灯光在波浪中闪烁,仿佛是生命的律动。两岸树木凝霜,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霜花凝结在树枝上,如同给树木披上了一层银装。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乐平秋夜的独特魅力。

在唐代诗歌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常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这两句诗不仅是对乐平景色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船灯的明亮与树木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友人的离去让诗人感到孤独和惆怅,而乐平的美景又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慰藉。这种情感的交织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亭吏趋寒雾”描绘了驿亭小吏在寒雾中忙碌的场景,寒雾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亭吏的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朦胧的色彩。“山城敛曙光”则写出了山城在曙光中逐渐苏醒的过程,曙光代表着希望和新生,但“敛”字又给人一种收敛、内敛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舍。

这两句诗通过对亭吏和山城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歌的氛围。亭吏的忙碌与山城的宁静形成对比,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1.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无辞折腰久”化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劝慰友人不要过于劳心于官职,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仲德”指贤能之士,“鸳行”指朝廷中的贤臣。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仕途上与贤能之士比肩同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对仕途的看法。在唐代社会,官场竞争激烈,许多文人为了功名利禄而迷失了自我。卢纶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世俗所左右。这种对友人的劝勉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卢纶的《送乐平苗明府》通过对乐平景色的描写和对友人的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唐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