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所送苗员外上都》读书笔记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罪所送苗员外上都》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 – 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受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卢户部诗集》。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

谋身当议罪,宁遣友朋闻。
祸近防难及,愁长事未分。
寂寥惊远语,幽闭望归云。
亲戚如相见,唯应泣向君。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当时唐朝与边疆民族时有冲突,战争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边疆战事有深刻观察与感受。同时,唐代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繁荣,边塞诗备受关注。卢纶仕途坎坷,早年多次应举不第,虽经举荐获得官职,却又因政治斗争受牵连。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遭受挫折之时,送别友人苗员外前往上都,借诗抒发自身困境与对友人的情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考虑自身安危应论议罪责,宁愿让朋友也听闻此事。灾祸临近难以防范,忧愁绵长事情未有定论。孤独寂寥中听到远方传来的消息,深居简出仰望归乡的云朵。亲朋好友如能相见,只怕只能对着你哭泣。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全诗情感真挚深沉,开篇“谋身当议罪,宁遣友朋闻”,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为自保而考虑罪责的无奈,将内心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祸近防难及,愁长事未分”,进一步强调了灾祸的临近和忧愁的绵长,以及事情的不确定性,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焦虑与痛苦。尾联“亲戚如相见,唯应泣向君”,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赖和对亲情的渴望,令人动容。
  • 意境营造:诗中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寂寥惊远语,幽闭望归云”,描绘出诗人身处孤独之境,听到远方消息时的惊愕,以及深居简出仰望归云时的迷茫与渴望。这种意境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忧愁与无奈的世界中。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谋身当议罪”与“宁遣友朋闻”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矛盾心理;“寂寥”与“幽闭”相互衬托,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氛围。此外,诗歌语言简洁质朴,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一)困境中的自我救赎与无奈

“谋身当议罪,宁遣友朋闻”,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救赎意识。面对罪责,他选择主动承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名誉和地位。然而,这种选择又充满了无奈。“宁遣友朋闻”表明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朋友带来困扰,但又别无选择。在古代社会,一个人的声誉和地位至关重要,一旦陷入困境,往往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卢纶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自然不甘心就此沉沦,因此他试图通过议罪来寻求转机。但这种自我救赎的努力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二)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忧虑

“祸近防难及,愁长事未分”,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忧虑。灾祸的临近让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尽管他试图防范,但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忧愁的绵长和事情的不确定性,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在古代,政治斗争激烈,官员的命运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喜好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卢纶作为一位曾受牵连的官员,对这种不确定性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担心自己的罪责会进一步恶化,也担心自己的未来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这种恐惧和忧虑不仅是他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许多官员的共同心态。

(三)孤独中的精神寄托与渴望

“寂寥惊远语,幽闭望归云”,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的精神寄托与渴望。身处困境,他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寥。远方传来的消息让他惊愕,而归乡的云朵则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他望着归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亲人和温暖的家。这种对归乡的渴望,不仅仅是对物质家园的思念,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在孤独中,他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而归云则成为了他心中的希望之光。

(四)亲情的力量与脆弱

“亲戚如相见,唯应泣向君”,这句诗体现了亲情的力量与脆弱。在困境中,诗人将希望寄托在亲朋好友身上,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慰藉。然而,当他想到自己的罪责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又感到无比的绝望。他意识到,即使与亲人相见,也只能对着他们哭泣,无法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这种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脆弱和无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在面对困境时的力量和局限性。

(五)诗歌与诗人人生轨迹的关联

卢纶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这首诗正是他人生轨迹的写照。他早年多次应举不第,仕途不顺;后虽经举荐获得官职,却又因政治斗争受牵连。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罪所送苗员外上都》这首诗,正是他在困境中情感的真实流露。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是他人生经历的见证。

(六)与唐代社会文化的互动

唐代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成为文人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卢纶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创作,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在唐代,官员的命运往往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许多文人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卢纶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同时,诗歌中流露出的对亲情的重视、对命运的思考等情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七)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看到了唐代文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会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珍惜亲情,同时也要在困境中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此外,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卢纶个人的困境与情感,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