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果毅》读书笔记

《赠李果毅》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赠李果毅》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因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著有《卢户部诗集》,其诗风清新、豪放、自然,边塞诗传诵久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赠李果毅》

向日磨金镞,当风著锦衣。
上城邀贼语,走马截雕飞。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卢纶曾在军营里担任判官,艰苦而紧张的军旅生活让他的诗风变得豪放。果毅是一种武官名,李果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戍边将领,代表了许许多多普通的边塞战士。诗人经过长期观察,发掘了很多人物形象,这首诗应该是很多人物故事的综合展现,也像几个特写镜头,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迎着太阳磨砺金箭头,迎着风穿上华丽的锦衣。登上城墙与敌人喊话交谈,骑着马如飞鸟般截射雕鸮。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此诗开篇以白描手法,描绘主人公迎着太阳磨砺箭头,展现出积极准备打仗的场景,凸显其备战的认真与专注。接着描写大将军迎着风穿上丝织战袍,将大将军披挂整齐上阵前的英勇雄壮刻画得活灵活现。后两句通过将军飞身跃上城墙叫喊传唤敌方将领会话、骑着高头大马截射飞雕的生动场面,彰显了大将军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武艺。

全诗回避了正面描写两军对垒交战的宏大场景,而是通过“磨”“著”“邀”“截”等一系列连贯动作,形象地勾画出了李果毅将军狭路相逢勇者胜、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威武霸气形象。这种以小见大、以动衬静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一)人物形象塑造

诗中对李果毅将军形象的塑造堪称一绝。“向日磨金镞”一句,一个“向日”点明时间与环境,“磨”字生动地表现出将军认真备战的态度,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心打磨金镞,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这不仅体现了将军的敬业精神,更展现出他对战斗的重视和对胜利的渴望。

“当风著锦衣”描绘出将军迎着风穿上锦衣的姿态,“当风”二字增添了一种豪迈的气势,“著”字则将将军披挂战袍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细腻。锦衣在风中飘动,更衬托出将军的英姿飒爽,仿佛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英雄,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上城邀贼语”中,“上城”表明将军的行动迅速,“邀”字则赋予了将军一种主动出击的气势。他登上城墙,与敌人喊话交谈,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展现出将军的胆识和智慧。他敢于直面敌人,不惧危险,通过言语的交流,或许是在试探敌人的虚实,或许是在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威严。

“走马截雕飞”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走马”描绘出将军骑马飞驰的速度之快,“截雕飞”则将将军的武艺高超展现得淋漓尽致。截射飞雕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精准的判断力,将军能够轻松做到,足以证明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敌。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李果毅将军的英勇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将军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二)艺术手法运用
  1. 白描手法:整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能将人物形象和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如“向日磨金镞,当风著锦衣”,简洁明了的语言,却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形象。这种白描手法使诗歌更加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2. 以动衬静: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衬托出将军的英勇和战场的紧张氛围。例如“磨”“著”“邀”“截”等动作,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使将军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看似平静的准备过程中,将军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这种动静对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将军的英勇无畏。
  3. 以小见大:诗人没有描写两军对垒交战的宏大场景,而是选取了几个小的细节来展现将军的形象。通过这些小的细节,读者可以想象出整个战争的激烈和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情感表达
  1. 赞美之情:诗中对李果毅将军充满了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将军的英勇形象和精湛武艺,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佩和赞赏。将军的备战认真、上阵英勇,都让诗人为之折服。这种赞美之情不仅是对将军个人的肯定,更是对边塞将士们保家卫国精神的赞扬。
  2. 英雄情怀: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英雄情怀。诗人通过描绘将军的形象,展现了对英雄的向往和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边塞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诗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英雄时代的怀念。
(四)历史与文化价值
  1. 反映时代风貌:《赠李果毅》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时代风貌。唐代边疆地区战争频繁,边塞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常年征战沙场。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战斗生活和精神风貌,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2. 传承边塞文化: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边塞文化内涵。《赠李果毅》作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传承了边塞文化的精神。诗中所体现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研究唐代边塞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卢纶的《赠李果毅》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巧妙的艺术手法运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展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和精神风貌,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