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作者简介
卢纶,唐代著名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约生于737年,卒于799年。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以诗才横溢著称。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得宰相元载、王缙举荐,步入仕途,曾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描绘宫廷生活和自然风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霜满朝容备,钟馀漏唱传。摇珰陪羽扇,端弁入炉烟。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汲书荀勖定,汉史蔡邕专。
御竹潜通笋,宫池暗泻泉。乱丛萦弱蕙,坠叶洒枯莲。
列署齐游日,重江并谪年。登封思议草,侍讲忆同筵。
沧海风涛广,黝山瘴雨偏。唯应缄上宝,赠远一呈妍。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此诗为卢纶在晚秋时节,于集贤院与常舍人相聚时所作。集贤院是唐代宫廷内的重要机构,负责编纂图书、校定典籍等事务。卢纶与常舍人及江南的徐薛二侍郎均为文人官员,彼此间常有诗文往来。在这样一个秋日里,卢纶回忆起与徐薛二侍郎共度的美好时光,心中涌起无限的思念与敬仰之情,遂提笔写下此诗,以寄赠远在江南的友人。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在集贤院九华宫前,彩仗林立,显得庄严而深沉。旭日初升,洞门大开,清冷的宫廷中弥漫着秋天的肃穆气息。朝臣们身着朝服,面容肃穆,准备上朝,钟声和漏声在宫中回荡。他们摇着玉珰,陪着羽扇,戴着端正的帽子,步入香烟缭绕的殿堂。麟笔正在删改着金篆文书,龙绡上则推荐着珍贵的玉编典籍。荀勖定下了汲书的标准,蔡邕则专研汉史。御竹中潜藏着竹笋,宫池中暗暗流淌着清泉。乱草丛中缠绕着柔弱的蕙草,坠落的树叶洒落在枯莲之上。回想起在列署中共同游玩的日子,以及在重江并谪的岁月,心中感慨万千。登封时曾商议起草诏书,侍讲时也曾共坐同筵。如今友人远在沧海之滨,面对着波涛广阔的风涛和黝山偏多的瘴雨,我唯有将这首珍贵的诗缄封起来,寄给远方的你,以表达我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卢纶的这首《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赠友之作。全诗以集贤院的秋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肃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赞美。
首联“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直接点明了地点与氛围,彩仗林立,庄严而深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则通过旭日初升和秋天清冷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宫廷的尊贵与肃静。颈联“霜满朝容备,钟馀漏唱传”则细腻地描绘了朝臣们准备上朝的情景,霜满朝容、钟漏唱传,生动地再现了宫廷生活的真实场景。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和细节来展现宫廷的繁华与富丽。如“摇珰陪羽扇,端弁入炉烟”描绘了朝臣们的仪态与宫廷的香烟缭绕;“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则通过麟笔删改金篆、龙绡推荐玉编来象征宫廷文化的繁荣与珍贵。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堂皇,也体现了诗人对宫廷文化的敬仰与向往。
在描绘宫廷景象的同时,诗人也不忘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如“列署齐游日,重江并谪年”回忆了与友人在列署中共同游玩的日子和在重江并谪的岁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感慨与怀念。又如“登封思议草,侍讲忆同筵”则通过登封时商议起草诏书、侍讲时共坐同筵来怀念与友人共同工作的时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高度赞美。
尾联“沧海风涛广,黝山瘴雨偏。唯应缄上宝,赠远一呈妍”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他想象着友人远在江南,面对着波涛广阔的风涛和黝山偏多的瘴雨,心中充满担忧与牵挂。唯有将这首珍贵的诗缄封起来寄给友人,以表达他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整首诗在描绘宫廷景象与表达对友人怀念之情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卢纶的《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不仅是一首描绘宫廷景象与表达对友人怀念之情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通过对其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成就。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与情感来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情。卢纶与徐薛二侍郎均为文人官员,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文化追求。在这样一个晚秋时节,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心中涌起无限的思念与敬仰之情。他通过描绘集贤院的秋日景象与宫廷生活的点滴细节,将这份情感寄托于诗中,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赞美。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来展现宫廷的庄严与肃穆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如“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中的“纶阁”与“彩仗”象征着宫廷的尊贵与威严;“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中的“旭日”与“秋天”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更迭。又如“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中的“麟笔”与“龙绡”象征着宫廷文化的繁荣与珍贵;“摇珰陪羽扇,端弁入炉烟”中的“摇珰”与“羽扇”则象征着朝臣们的仪态与风范。这些意象与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与意蕴,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从诗歌的结构与韵律来看,这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全诗共十二韵,每韵四句,每句七个字或八个字不等,但整体上保持了韵律的和谐与统一。诗人通过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安排,将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画面感。同时,诗中的对仗工整、用词精当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集贤院是唐代宫廷内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编纂图书、校定典籍等事务。卢纶作为集贤学士之一,对集贤院有着深厚的感情与独特的理解。他在诗中通过描绘集贤院的秋日景象与宫廷生活的点滴细节,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辉煌。同时,诗中还涉及了荀勖定汲书、蔡邕专汉史等历史人物与事件,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进一步解读这首诗,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诗人对人生与友情的深刻思考。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他与徐薛二侍郎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抹亮色。在诗中,他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点滴细节来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认为人生虽然短暂而坎坷,但只要我们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珍惜身边的友情与亲情,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最后,从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来看,《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是卢纶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的诗人在创作赠友之作时往往会借鉴卢纶的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