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州崔长史》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 《送邓州崔长史》作者简介
卢纶,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737年,卒于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作以送别酬答、边塞风光及自然景物描写见长。他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步入仕途。卢纶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送邓州崔长史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
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此诗为卢纶送别友人崔长史赴任邓州时所作。唐代时期,官员调任频繁,文人墨客之间的送别之作屡见不鲜。卢纶与崔长史交情深厚,当得知友人即将远赴邓州任职时,心中充满不舍,于是挥笔写下此诗以表送别之情。诗中不仅描绘了崔长史赴任途中的风景,更表达了对友人品德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离开山川,驾车随同列诸侯,
坐下接受图书,拜见邓州的长史。
绕过城郭,桑麻丛生通淅口,
满眼美景,一直延伸至襄州。
高城之上,鸟儿飞过催夜来,
废弃城垒,蝉鸣声起不待秋。
听说元规先生偏爱月亮,
知道你常伴他登楼共赏。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卢纶的《送邓州崔长史》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全诗以崔长史赴任途中的风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同时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直接点明了崔长史的身份和赴任的情景。诗人以“出山”喻指出仕,形象地描绘了崔长史离开山林、步入仕途的场景。接着,“坐领图书见督邮”则进一步交代了崔长史在邓州的职责,展现了他作为长史的威严和忙碌。
颔联“绕郭桑麻通淅口,满川风景接襄州”描绘了崔长史赴任途中的自然风光。桑麻丛生、淅水悠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风光。而“满川风景接襄州”则预示着崔长史即将到达的邓州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更寓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颈联“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高城之上,鸟儿飞过,提醒着人们夜晚的临近;废弃城垒中,蝉鸣声起,即便还未到秋天,也让人感到时光的匆匆。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凄凉,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忧虑和牵挂。
尾联“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则是对崔长史品德和才华的赞美。元规,即东晋名士谢安,他偏爱月亮,常登楼赏月。诗人借此赞美崔长史有着与谢安相似的品格和才华,能够常伴元规登楼赏月,共享人生之乐。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也寓含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卢纶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将送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深厚情感。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卢纶的《送邓州崔长史》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卢纶的文学思想和人生观念。
首先,从诗的结构和内容来看,卢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而深刻的意象。首联以崔长史的身份和赴任情景为切入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崔长史即将到达的邓州的美丽景色。颈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仕途的忧虑。尾联则以对崔长史品德和才华的赞美作为结尾,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这种结构安排不仅使整首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从诗的主题和思想来看,《送邓州崔长史》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卢纶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品德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在世俗中的地位和财富,而在于他的品德和才华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深敬仰和钦佩,也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此外,从诗的艺术手法来看,《送邓州崔长史》也展现了卢纶独特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卢纶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而深刻的意象。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高城鸟过方催夜”与“废垒蝉鸣不待秋”之间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凄凉,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仕途的忧虑。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再者,从诗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来看,《送邓州崔长史》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唐代时期,官员调任频繁,文人墨客之间的送别之作屡见不鲜。卢纶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崔长史的送别之作,更是对唐代官员调任制度和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官员的调任情况和文人墨客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卢纶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
最后,从诗的情感深度来看,《送邓州崔长史》也展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卢纶与崔长史交情深厚,当得知友人即将远赴邓州任职时,他心中充满不舍和牵挂。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诗中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在卢纶对友人品德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中。同时,卢纶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生活就像一场旅行,虽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能够欣赏到旅途中的美景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综上所述,《送邓州崔长史》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卢纶的文学思想和人生观念,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唐代官员调任制度和社会现实。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卢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对人生价值和处世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