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作者: 唐 卢纶
第一部分:《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约生于739年,卒于799年,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天宝末年举进士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他才得以步入仕途,历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卢纶的诗作多为送别酬答之作,也有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其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
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
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
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一诗约作于唐代宗广德年间。当时,魏广科举考试落榜,心情沮丧,决定返回故乡扬州。卢纶作为魏广的好友,深感其才华被埋没,心中充满惋惜与不平。在魏广即将启程之际,卢纶设宴为其送行,并写下此诗以表慰藉与鼓励。诗中描绘了春日里楚乡的美景,以及淮水和江潮的变幻不定,既表达了对魏广落第的惋惜,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在楚乡的云水之间,春日里群山渐渐展露容颜。
淮水之上波浪起伏参差,江面上船帆次第驶来。
你独自归去心中难免失落,如同失去了桂冠一般。
我们曾经共醉如今却要停杯分别,心中充满离愁别绪。
但汉朝的诏书年年都有,你又何必担心才华被埋没呢?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一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诗的开篇便以“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描绘出一幅春日楚乡的山水画卷,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节,又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新明丽的基调。接着,“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两句,通过描绘淮浪和江帆的动态,增添了诗意的韵律感,使诗句更具有生动感。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江面景色的变幻不定,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波折,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两句,直接点出了魏广落第的沮丧心情和离别的痛苦。诗人用“失桂”来比喻魏广科举落榜,既形象又贴切,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而“共醉忽停杯”则写出了诗人与魏广在分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将友情的深厚展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汉朝的诏书来比喻朝廷的选拔人才之举,鼓励魏广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他相信魏广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未来定有出头之日。这两句诗既是对魏广的安慰和鼓励,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坚定信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卢纶在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既展现了楚乡春日的美丽景色,又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惋惜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使得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此外,卢纶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失桂”象征科举落榜,“淮浪参差起”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波折,“汉诏年年有”则象征朝廷的选拔人才之举。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一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卢纶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人生、对才华、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看,卢纶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春日楚乡的山水画卷。这不仅是对送别地点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春日里的群山渐渐展露容颜,象征着人生的希望和机遇;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则暗示着人生的起伏与波折。卢纶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其次,从对友人情感的抒发来看,卢纶对魏广的落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他用“失桂”来比喻魏广科举落榜的沮丧心情,既形象又贴切。同时,他也对魏广的才华表示了高度的评价和坚定的信心。在卢纶看来,魏广虽然一时落第,但他的才华并不会因此而被埋没。他相信魏广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未来定有出头之日。这种对友人的坚定信心和鼓励,不仅是对魏广的一种精神支持,也是卢纶自己人生信念的一种体现。
再者,从对人生哲理的阐述来看,卢纶在诗中表达了对才华、对命运、对机遇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才华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但才华的展现却需要机遇和命运的眷顾。魏广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一次科举落榜而心情沮丧。卢纶通过这首诗告诉魏广(也是告诉所有有才华的人):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和等待机遇的到来,就一定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同时,卢纶也表达了对命运的一种超然态度。他认为命运虽然无常且难以捉摸,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改变命运、创造未来。
此外,卢纶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失桂”象征科举落榜的沮丧心情,“淮浪参差起”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波折,“汉诏年年有”则象征朝廷的选拔人才之举。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一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备受赞誉。卢纶在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既展现了楚乡春日的美丽景色,又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惋惜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他还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领略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综上所述,《送魏广下第归扬州》一诗不仅是一篇优秀的送别诗作品,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卢纶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友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阐述,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对才华、对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